听新闻
放大镜
冬日暖阳
2020-11-24 15:44:00  来源:江苏省政府扶贫办

  在苏北滨海县古黄河边的高亢地区,坐落着陆集村。长期以来,村内基础设施落后,低收入农户众多,该村被定为2016-2017年新一轮的省定经济薄弱村。沿友海路向东,穿过村内成片的小麦和玉米地,在低矮的砖瓦房中,依稀看到两间破旧的小瓦房。每次从这房子门前路过,杂草丛生的样子让我以为这是个废弃的房子,直到有一天,在我作为扶贫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经历第一次强降水之后,才知道这里竟然是我村一户低收入农户依旧居住的唯一的家。

  这次连续的强降雨,造成田地出现多处涝情。就在前不久,罕见的龙卷风在相邻的阜宁县肆虐,摧毁了多个村庄。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现状,更加磨炼了我们的意志,人民群众的安危牵动着我们的心。在给村干部们分配完排涝任务后,大家分头行动起来。陆书记和我查看了几处排涝设施后,淌着泥泞的雨水赶到那间瓦房门口。雨水打在杨树叶上沙沙作响,我上前敲门,陆书记赶紧拉住我说:“别敲了,门不牢!”陆书记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这时我才发现,这门破得根本锁不住。内屋走出来一个小伙子,约莫30来岁,身材矮小,头部歪斜,破旧的衣裤上满是泥土。陆书记告诉我,他叫杨华,患有先天性脑部残疾,虽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智力低下,故一直单身。其母早在30多年前离家出走、杳无音讯,其父于2003年患病去世,现在他与年迈的叔叔相依为命,在我村低收入农户中也是特别困难的。

  我打量了一下这两间瓦房,面积大约有40平方米,小瓦房十分简陋,屋内昏暗潮湿,屋顶和墙壁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缝隙,雨水顺着红砖缝隙流淌到墙角。窗户糊着花花绿绿的道林纸,风一刮呼哧呼哧地响。屋里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地面是泥土地,高低不平,以致于破旧的小板凳一时无法找到可以放稳的位置。

  我急了,问陆书记:“这房子怎么能住?雨再继续下下去该怎么办?”陆书记叹了一口气,指着坑洼不平的墙壁说:“这房子建于2000年,是当时由政府根据‘草改瓦’政策出资修建的。虽经多次维修,但屋顶和墙体仍然漏水、渗水严重,多处墙体出现开裂变形,因为担心出大问题,所以带你来看看。我们已经又上报了危房改造计划,但按照申报审批流程,若再次维修还需一段时间。”

  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10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村里迎来了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队的后方单位——省人社厅党委一行,在访贫问苦期间,我把他们带到了杨华家。当了解到杨华的家境并目睹危房的状况时,众人无不忧心忡忡。再次维修仍不能解决问题,然而推倒重建则需要一笔较大的资金,这对于一个没有集体收入的经济薄弱村来说,村委在资金方面是无能为力的。随即,省人社厅党委与陆集村党支部的对口帮扶计划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经过商议,省人社厅党委决定将积极动员后方力量,筹集重建杨华家新瓦房的帮扶资金。大家一致认为,天渐渐凉了,事不宜迟,一定要赶在入冬之前改变杨华家的现状。

  秋风飒飒带来丝丝寒意,社会的关爱却似暖流沁入人心。经省人社厅党委筹集的帮扶资金火速到位,11月9日早上,随着挖掘机的一声轰鸣,该户的危房重建工程顺利开工。经过半个多月的加紧施工,在原址上,一间崭新的瓦房逐渐呈现在眼前。金色的大门,明亮的窗户,厚实的墙壁,平整的地面,门前的院子还新铺上了水泥地面,显得格外宽阔。村干部们忙里忙外,用帮扶单位的慰问金给新屋添置了新床等家具。杨华从此告别了破旧的房屋,翻开了他人生新的一页!

  春节前的一天,当我路过杨华家,杨华兴冲冲地从新瓦房里迎出来,一把拉住我的衣襟,嘴里说着含糊其词的话,我明白,那是让我去屋里坐坐。从崭新的床铺下,杨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党群连心卡”,上面记录着干部的走访情况。杨华捧着这张卡片,心头的喜悦与感激难以言表。“党心民心,心心相印,大事小事,事事关心。”正如“党群连心卡”上所写,在党的关怀下,如今,杨华不但居住条件有了根本改善,还力所能及地养了几头黑山羊,通过在村里的合作社打工而自食其力。再次见到他,附近的村民会围拢上来搭讪说:“杨华家房子盖得“雪滑”(滨海方言,很好的意思)喽,就差娶个媳妇了!“

  冬日里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杨华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陈勋亚,男,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执行会计师,2016-2017年度江苏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队队员、界牌镇陆集村第一书记。

作者:  编辑:杨月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