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今年3月在徐州吆喝卖藕这个颇有影响的话题,我在高兴之余,心中却感到深深的焦虑。
作为“百千万”活动中的一个亮点,短短半个月,将我们对口帮扶的房村镇14万斤即将烂在地里的优质浅水藕,大部分销售出去,最大化地减轻了农民的损失,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广泛好评。这可以说是媒体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但我为什么还会产生焦虑情绪?
先说说卖藕的初衷:叫卖爱心藕,助农调结构。
在徐州市开展的“百千万”活动中,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全体党员,分别到包挂的铜山区房村镇20个村入户走访,听到不少农民反映,今年莲藕丰收却卖不上价,所以地里剩不少没挖,为争取市场认可,保护农户利益,希望媒体报道一下,找些大户,广开销路。3月15日,房村镇领导也找到我,希望我帮忙策划些活动。
群众有诉求,我们有行动。
我当即策划了一套宣传促销方案,报告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党委主要领导立即布置旗下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全力支持,运用全媒体平台给予报道。
3月16日,我带着三报记者来到故黄河畔的房村镇,到藕地实地查看,触目惊心,特别是听当地农民算了一笔账,一亩藕,藕种加上相应投入达3000元,再加上人工费用,按亩产5000斤,一斤藕低于160元,就会亏本。而此时,田头收购价格不足一元,并且是除去藕节的藕,这样算下来,就是不起藕、烂地里,一亩藕就要亏4000元。正常年景一亩能收5000元,现在反亏4000元,更何况是这么好的优质藕!
看着藕农一脸的无奈,我的心顿时揪了起来。
回来的路上,我就写了一段话,配上我在现场拍的照片,急不可待地发到手机朋友圈:“房村盛产优质藕,得益生态环境好;现在还有十四吨,搁在地里没卖掉;农民起藕累弯腰,烂在地里更心焦;爱藕你就来房村,买藕就是献爱心!”当天,这条信息便刷屏朋友圈。
第二天,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都在醒目位置,大篇幅报道了今年房村镇优质浅水藕丰产却滞销的原因,以及农民的忧虑。一时间,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借助全市文明创建春风,大量市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爱心如潮,纷纷以市场价格购买“爱心藕”;记者还积极帮助联系七里沟蔬菜批发市场和徐州雨润,免费提供临时摊位,动员批发大户助销。令人感动的是,徐州妇联所属幼儿园的老师们,第一时间通过彭城晚报微信平台,自愿认购680斤,坚持以高于市场价的160元付款,说不能让农民兄弟吃亏;金鹰等商家一次性认购一万斤;机关事业单位也纷纷跟进,一时间房村藕成了徐州“爱心藕”。
活动中,我对部分采购大户和爱心团队做了回访,大家说吃了房村藕,感觉口感好、没有渣,只是以前没怎么听说。的确,我在镇里也了解到,以前“房村藕、往外走”,大部分销往南方和周边地区,这与房村镇所处苏皖交界、故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相关,历来有“水陆码头房村驿、千年古镇荷花香”之美誉。而今年,由于气候等原因,在田蔬菜上市早、产量大,藕市需求不旺。我们还了解到,近年周边地区流转土地种藕的很多,尤其是安徽等地经销商,也来徐州租地种藕拉回去卖,无形中拥堵了我们的销路。
话说回来,从精准扶贫的角度,这次活动借机宣传了生态房村和房村优质浅水藕,也为今年下半年的销售增添了人脉,拓展了渠道,帮助镇里进一步坚定了利用故黄河畔地利资源,调优产业结构,打造房村镇品牌藕,形成品牌效应的想法,既丰富市民菜篮子,又鼓起农民钱袋子,可谓一箭多雕。
热闹的背后,需要冷静思考。
目前大蒜收购价格降到08元以下,更为我们的精准扶贫敲响了警钟。这也是引发我焦虑的原因:农村产业调整中见好就上、一哄而上的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应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并跟着市场和看准商机,还要事前打通销售渠道,避免恶性竞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伤及农民利益。
我们总结的教训有:一是对年初农户看市场价低、需求不旺而不挖惜售倾向的合理引导不够,若及时策划营销,不至于大量莲藕滞销,还影响新藕4月15日开始种植;二是新市场开拓不够,这也与种植户的市场营销意识落后有关;三是新型营销手段和市场策划不够,没有用好互联网等新平台,这次通过网络平台,我们收到不少好建议,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拓展电商销售渠道,这也是目前我们最迫切需要落实的工作。
农业是高风险产业,靠天吃饭,还要靠市场吃饭。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时代,如何管控风险,摸准行情,应当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所在。所以,在这里我想提几个问题,与大家一起思考:包田到户如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当下日益发展的生产力是否能适应目前的生产关系?股田制、家庭农场能否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怎样才能让农民真正脱贫而不再返贫,最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全面小康?
各位队友,精准扶贫还在路上,从去年3月至目前,我所包挂的房村镇窦家村,在市委驻铜山帮扶队和铜山扶贫办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实施精准扶贫项目,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实际收入到账7万余元,尚有建好的一期门面房,待与在建的二期工程7月完工后,一并公开招标租赁,预计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卫生室正在装修,光伏发电项目预计7月建成,同时已利用小额贷款帮扶92家低收入户。
帮扶初见成效,任务仍很艰巨。我将全力以赴,踏实干事,认真做好今年的帮扶工作,实现年内脱贫攻坚任务,以优异的成绩,不负组织的信任和村民的期待。
作者简介:韩圣明,男,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徐州日报综合办主任,2016-2017年度徐州市委驻铜山区帮扶工作队队员、房村镇窦家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