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夏一场雷雨的午后,我们站在盐城市委驻阜宁县芦蒲镇帮扶工作队办公室门口,看着天空中隐隐出现一道彩虹,不炫丽,却似一座桥,一座我想架在扶贫工作队和芦蒲镇贫寒家庭孩子之间的桥……
没多久,盐城市扶贫办与盐城技师学院双方协商,实施“联合助学”倡议,并下发《助学阻断贫困协议》通告,我第一时间获悉助学活动信息后,想起自己少时因家境贫寒为上学犯愁的经历,很有感触,随即电告芦蒲镇党委书记周远超表达了开展扶贫助学活动的想法。说来也巧,周书记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当即将活动的准备工作布置安排了下去,就这样,芦蒲镇“金秋助学”活动拉开了序幕。
7月的一个早上,正在协调后方单位结对帮扶活动的我,接到了曹安村书记的电话,他告知我他们村有个符合上学条件的女娃娃,政策也讲了,工作也做了,家长就是不同意,想让我去看一看,协调一下。于是,董媛媛一家就这样进入了我的视野。
两间土式砖坯房,不大的院子里摆放着刚收的糙玉米,稍大的那间砖坯房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电灯和电风扇是仅有的家用电器,东边的卧室里就放着一张床,床上散落着仅有的薄被。穷、乱、脏,便是这户人家给我的第一印象。
初见董媛媛的父亲,感觉他有点忧郁、腼腆,个头1米6多出头,穿着一件白里泛黄的旧衬衫,透着一股庄稼人的实在。“政策都清楚了嘛,不需要您掏孩子学费的,生活补贴的话,我们也会给的,孩子上学的事,您再考虑考虑?”我询问道。他抬起头看了看我,微微地点了点头,又猛烈地摇了摇头,抽了几口烟,看着地面,一言不发。
长久的沉默让我觉得有些尴尬,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我给村书记使了个眼色,借一步说话。我俩来到门外,村书记才将这户人家的情况给我娓娓道来。董媛媛并不是屋里的男主人所生,她是随母亲从云南嫁过来的,除此之外,小姑娘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继父砸锅卖铁借钱已经给她做了两次心脏手术,欠了一屁股的外债,而她的生母早就因忍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离家出走,继父除了养育她之外,还要照顾一个有智力残疾的哥哥,生活的开销、继续看病的费用全压在他一个人的肩上。
原来如此,知道真相的我更加希望能帮上这户困难家庭。我回到屋中,递了根烟给董父,再次从头到尾详细地讲了一遍联合助学的政策,再三承诺孩子的生活费用将由我们工作队承担,并告知在孩子入学前将会有一笔金秋助学金,请务必将孩子放心交给我们。他听完后,踱着步子,有些犹豫,“丫头,还没回来,等她回来,我再问问看。”他推辞着,第一次见面便这样不欢而散。
回到住所后,有人劝我,该做的工作已经做了,不要太过执念。可我却觉得,扶智助学真的是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放,我太了解贫困代际传递的可怕,太清楚教育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又接连去了两次曹安村,董父依然保持着不冷不热的态度。事情的转机出现在董媛媛暑假回来,女儿渴望继续求学的心,让董父不再犹豫,他终于同意女儿申报盐城技师学院。那一刻,我心里浮现出了一道彩虹,色彩鲜明,坚实可靠。
8月30日,我们工作队联合芦蒲镇党委、政府举行隆重热烈的“金秋助学”活动,在镇政府会议室活动现场,30多名受助学生与上百名群众、家长和镇村干部,其乐融融,欢聚一堂。董父是最后一个来的,那天他穿着一件新的白色衬衫,开着电动三轮车将女儿载到了会场口,看到我点了点头,我也朝他笑了笑。
“感谢帮扶工作队对我的帮助和鼓励,我一定会把握住这次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受助学生代表的声音回荡在整个会场。
看着会场里孩子与家长们的笑颜,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放弃任何一户贫困家庭,我心里的彩虹桥也越来越清晰。我想告诉孩子们,我们帮扶工作队会在你们的天空中画上一道永不消逝的彩虹,带领你们走上求学路,为自己也为所在村镇带来希望。
作者简介:丁万超,男,盐城市供排水管理处主任,2016-2017年度盐城市委驻阜宁县芦蒲镇帮扶工作队副队长、芦蒲镇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