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罗桥镇,地处苏北盐阜革命老区,是无数新四军将士浴血抗战、走向胜利的地方。虽然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多数农村家庭都过上了小康生活,但还有不少缺少劳力,因病致贫、返贫的农户依然挣扎、徘徊在贫困线上,许多跟着爷爷奶奶留守在乡村里的未成年孩子需要社会各界的更多关爱和呵护。
2014年初,我率领由市国土局、市供销社、市科技局、中国银行等单位派员组成的盐城市委驻阜宁县罗桥镇帮扶工作队进驻罗桥镇,协助地方党委、政府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几年来,罗桥帮扶工作队先后筹集投入帮扶资金650多万元,帮助许何、沈顾、林舍等5个村居购买大型农机15台套,筹建惠众农机、林舍花木等专业合作社,购买6间商业门市房,增加林舍、安兴等村的集体固定资产和经营性收入,兴办公益事业,造福乡里百姓。为许何、张赵等村新建道路、整治河塘、复垦土地,改变村容村貌,打造美丽乡村。定期招募助学义工和志愿者,让他们利用寒暑假驻村支教助学,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开展急难救助活动,为急需救助的乡亲们提供及时有力的帮扶,得到当地干群的交口称赞。
2014年6月的一天,我在沈顾村走访调研时,听村里的夏支书提及村民曹任英因丈夫杨某服刑入狱,自己身患重病、无钱就医而生命垂危,家里三个未成年女孩无人照顾的不幸遭遇,随即在盐城鹤鸣亭等网络论坛发起“谁来救救曹任英?”紧急救助行动,联系医院和公益团队对曹任英进行急难救助,组织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募捐,先后筹集3万多元治疗经费,及时帮助曹任英住院治疗,控制病情,转危为安。接着又联系她丈夫服刑的监狱,告知其家庭所面临的困境,得到监狱方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当年10月,曹任英的丈夫提前获释回家照顾妻女,一家人终于团圆。为了让杨家小姐妹能安心上学,我还和她们就读的学校领导联系,减免就读和食宿费用,让她们重返校园,帮助杨家人度过最艰难的日子。
当今社会的留守儿童,其父母大都长年在外打工,他们平时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照顾和教育,他们对安全的警惕性也较差。由于孩子们年幼无知、好奇心重、玩耍不当等原因,有的时候会引起溺水、触电、火灾等意想不到的危险事件,危及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乡村留守孩子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心中的牵挂。从2015年起,我利用网络公益平台,联系盐城市区的几家公益团队,先后招募盐城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的10多位大学生组建小青心“属地支教”志愿者团队,利用每年的寒暑假期在许何村组织开展10天到20天左右的驻村爱心陪伴活动,组织开展安全知识教育,从生活、学习、心理上给予孩子们各方面的关爱,陪伴他们一起健康成长。大学生志愿者以“陪伴童年”为主题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陪护,对村里的80多名留守儿童进行安全自护教育,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展开合理实际的措施,帮助他们填补内心的空缺,给予他们更多的社会关爱。为了拓展乡村孩子的视野和知识面,我和志愿者们还带着孩子们来到城里,和市区家庭的孩子们开展互动交流活动,参观中国海盐博物馆、悦达起亚交通安全体验馆等场所,学习海盐文化和交通安全知识,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经过数年的共同努力,孩子们的文明素养、安全意识等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近几年,我率领市委驻罗桥镇帮扶工作队,在罗桥镇境内的十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中组织开展“金秋助学”活动。每年筹集8到10万元的帮扶资金,对乡村里上百户因学致贫、返贫的困难家庭进行助学扶贫,及时把全镇困难学生的情况向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进行专题汇报,争取领导的关心和重视。在每年秋季组织开展的“金秋助学”系列活动中,全镇20个村居的留守、困境孩子每人都会得到500元的帮扶助学金和书包、文具等其他助学用品,孩子们和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党委政府和帮扶工作队的关心爱护,体验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无比温暖。此外,我还创建了“东进盐城公益驿站”,组建公益团队,开展爱心助学,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联系邀请中国少儿慈善基金会、钢子善行团和市区的“益家人”等公益团队,以及佛吉亚公司、盐城市经贸学校等后方支援单位,一起为罗桥镇林舍、许何、射滨等村的留守孩子送去图书、文具、体育器材、奶粉、校服等助学用品,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同时也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慈善的种子。一位得到爱心帮扶的孩子曾经对我说:“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做一名志愿者,像你们一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听了孩子发自肺腑的话语,我的心里暖暖的!
作者简介:刘迎春,男,盐城市国土资源局黄海分局副局长,2014-2015年度和2016-2017年度盐城市委驻阜宁县罗桥镇帮扶工作队副队长、罗桥镇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