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检察网 > 读书 > 书评 > 正文
唱响新时代的诗意之美
2019-11-07 10:45: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新时代诗歌百人读本》(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读本》)看似轻盈、小巧,却是一本值得读细、读厚的诗选,说它是一本“大”的诗选也不为过。它的大气首先体现在格局上。《读本》由《诗刊》主编李少君主持编选,以“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为精神指向,这就注定了它不是为某一诗人、某一派别、某一地域而作,而是面向广大读者,面向新的时代语境。在很多人习惯了个人化、私人化写作的诗歌语境的时候,《读本》的宏大立意对编者提出了挑战: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唱出新时代中国的诗意之美?

  编者将吉狄马加的《时间的入口》作为开篇作品,是一个精妙的布局,既承接1949年“时间开始了”的历史风云,又仿佛剧场幕布拉起,领着读者来到新的历史起点。书中收录了谈雅丽的《重温“深圳速度”》、邵悦的《港珠澳大桥》、王兴伟的《高铁时代》、宁明的《起飞中国——祝贺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王学芯的《物联网小镇》等能够承载民族共同记忆、带有新时代印记的作品,将中国速度与中国能量凝练在精短的诗篇中。而这些出自大题材的作品并不是空洞的、口号的、说教的,它们来自诗人内心的体验,来自作为当代中国人的自豪。

  《读本》共收录100位当代诗人在新时代创作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当代诗坛上的熟面孔,很多是鲁迅文学奖等重要奖项的获奖者,亦不乏80后、90后的新鲜血液。在宏大的视野中,这些作品的整体底色是明亮、昂扬的,但旋律却并不单调,内容、风格还呈现出多元化。感受祖国的辽阔,有王若冰的《在察尔汗盐湖》、彭惊宇的《火焰山下》等;回到生活,又有接地气的谷禾的《去菜市场的路上听到鸟鸣》、胡浩的《郊区生活》等。《读本》中的作品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多数作品通过诗人之心感受世界之心,通过诗人之笔抒写了这个时代从日常生活到时代担当的不同层面的情感体验,以具体文本勾勒出当下诗歌发展的轮廓。

  《读本》无疑也是一本“全新”的诗选。翻开《读本》,一系列的新意象便冲击着读者眼球,“高纯晶硅”“物联网”“大数据”等入诗,这是新时代诗歌专属的意象群,是科技发展带来现实与生活变革所生长出来的意象群。它们不单单揭示了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的生活便利和幸福感,其中还蕴含着日益强烈的民族自信。不只是语言、意象,这些作品还抒写了全新的情感,金占明的《大变迁——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就以个人生活的变迁见证国家发展,满怀对复兴梦的祝愿与期许,对美好中国的坚定信心。

  这又是一本很“重”的诗选。中国新诗的百年回望恰逢新时代拔锚,诗歌与诗人遇到了个人与历史的新的交汇点。在这样的时刻,《读本》的出版,在关注诗歌艺术的独特建构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诗歌的社会价值与文化担当的重新思考,为大众接触优质诗歌提供了可资参考、借鉴的文本。张学梦、林莽、李琦、曹宇翔、娜夜、汤养宗、杨克、邱华栋、龚学敏、路也、程维等诗人的作品在艺术品质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既关注国家民族,又秉持了诗歌艺术的独特性。

  在这本诗选中,你见不到“为赋新词”的幼稚,也没有故作神秘、空有皮囊全无灵魂的作品。“工匠精神”的踏实自勉、仰望星空的理想之志都使得《读本》的质地更为扎实。此外,还有一些反思社会现状的作品,罗鹿鸣《汽车站,出发与抵达》一诗就以“城乡日新月异,而人性始终泊在车站”,传递出对当下物质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深入思考。这些质素使《读本》实实在在站立于真实的土地,而不是一座华丽却漂浮无物的空中楼阁。

  全书共收录200余首诗歌,却没有细分的篇章、特定主题的框定,也未收录编者、评论家的只言片语,只以纯粹的诗歌文本呈现于读者面前。简洁凝练的语言、真诚质朴的情感、通达透彻的思想,全景式地传达了新时代气象万千的诗意之美。普通读者日常翻看可激扬情怀,给生活以能量;对于诗人和初学写作者,又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不仅可以学到优秀诗人的创作经验,更能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创新意识。它在无形中提醒诗人们不要闭门造诗,耽溺于自我世界的迷恋与感伤,只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呼吸当下真实的空气,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蒋登科 蒋雨珊)

作者:蒋登科 蒋雨珊  编辑:绪研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