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历史地理,很多人以为就是历史加上地理,其实是指历史时期的地理,也就是过去的地理环境。
要感受今天的地理环境,我们可以到实地旅行或调查,比如一家人春节出门游山玩水。但要了解历史上的地理环境,几乎不可能通过实地调查实现,因为地理环境不断变化,特别是人文地理环境的变化往往很快很大。《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华的北宋都城开封,已经被埋在8—10米的地下。当年漕运船首尾相连的京杭大运河,有些河段已不见踪影……
5000多年中华文明、3800多年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就是在中华大地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不了解历史地理环境,就不能正确理解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历史。为什么早期文明的迹象出现在各地,而中华文明的核心在中原地区形成;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南北差异到近代转变为东西差异……这些都可以通过历史地理研究找到答案。
谭其骧先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他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界研究成果的结晶。但图集只是他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他还发表过近百篇论文,涉及面更广,研究更深入,内容更具体。我们从中选取十几篇,编为十讲。《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分别讲述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疆域、中国历代政区制度的演变、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等等。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每一讲都是历史地理的重大内容,都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和中国历史。
谭先生的文章深入浅出,准确生动,明白如话,没有专业基础的读者也能读懂。希望在新的一年,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跨越历史俯瞰壮阔山河,领略、感悟、回味其中氤氲着的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
(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