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检察网 > 读书 > 书摘 > 正文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
2024-12-31 09:55: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马克思恩格斯将其所有理论、实践活动的最高目标确定为谋求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他们的人本主义思想将“现实的人”作为核心出发点,以深刻的理论性贯穿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多个领域。

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为欧洲思想界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黑格尔的辩证法通过探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一种逻辑方法。马克思从黑格尔的思想出发,结合自身对社会历史的研究,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现实的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而非抽象的精神或理念。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揭示了人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现实性和能动性,强调人是历史进程中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设想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自由人联合体”,其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不仅阐明了个人自由与社会整体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凸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这种理念以人的解放为核心,从系统整体的视角出发,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统一起来,不仅关注个体的自由与权利,也致力于通过社会结构的优化,创造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鲜明人本主义特征还体现在其对人的类本质的深刻剖析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类本质体现为人的社会性和创造性,只有通过劳动与实践活动,个体才能实现其类本质的潜能。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揭示了人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创造性活动实现自我发展和超越的可能性,强调了实践活动在构建人的主体性和实现社会理想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框架,使得其人本主义思想得以贯通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这种理论方法从实践出发,强调了人在物质生产与社会实践中的核心地位,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框架。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另一个重要议题是关于异化的探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全面剖析了劳动异化的表现及其对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深刻影响。他指出,异化不仅表现为人与劳动产品的对立,还体现在劳动过程对人的控制,以及人与自己的类本质和社会关系的割裂状态。这种异化现象从根本上削弱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性,限制了人类的全面发展能力。马克思强调,克服异化需要通过变革社会条件,恢复劳动的创造性和人的主体性,从而为实现全面发展铺平道路。消除异化状态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本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并立足不同时期的实际国情,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创新发展。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全面论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邓小平提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坚持以人为本的鲜明立场。在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本主义思想以“现实的人”为核心,贯穿于人的自由发展、社会实践和历史唯物主义等理论之中,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通过与新时代实践相结合,这一思想在中国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全人类追求自由与解放的伟大事业提供了深刻启示。

作者:  编辑:杨月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