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进程一毫米”的文化推手
2017-02-27 10:08:00  来源:法制日报

  2016年年底,微信公众号“法海行舟”因为一篇文章火了。  

  公号的主人是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薛国骏。那篇文章题目则是《听说,最近公检法日子不太好过》,三天之内点击量超过一百万。文章围绕“办案检察官被当事人当做诈骗犯”这一尴尬现象来写,读来令人捧腹,读罢顿感心酸。

  作为一把手检察长,薛国骏不仅对办案观察细微,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用三十年检察经验酝酿出了一套独特的检察文化理念,并使之化为“生产力”。

  老同志也来新媒体说说话 

  1988年至今,从反贪到公诉,从检察官到检察长,薛国骏有很多感悟。谈及为何选择在天命之年开公号,他说,“总要有些老同志也来新媒体说说话”。

  通观薛国骏发表在个人公号上的文章,说理不掉书袋,逻辑清晰、绝不媚俗,谈茶事文化事,但更多内容,是关于检察——《为什么死刑吓不住贪官》《高薪养廉不光涨工资那么简单》等,标题和内容都很实在。

  薛国骏说,所有的感触都是多年来一点点悟出来的——没有目的性,就这么一条一条,突然连成了线。这需要强大的知识底子,他的闲暇,几乎被书籍瓜分了。朋友圈里,也常见他分享书籍时写下的推荐理由。

  事实上,早在2016年年初,薛国骏就因《一个基层检察长的非典型发言》这篇文章当过“网红”。这篇文章是他在姑苏区检察院荣获江苏省先进基层检察院称号的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他一字一句写了三天。发言稿中,有这样一段细节:“有的干警刚动完手术,只休息一天就上班;有的干警骨折后,架着拐杖坚持上班;有的干警因为突发案件,把春运期间的火车票退掉,办案结束后买了站票在火车上站了十几个小时回家……”

  正是由于每位干警都有这样的精气神,自2012年年底建院以来,姑苏区检察院每年都能获评全市先进基层检察院。获得全省先进时,这家基层检察院才进入建院第三年。

  姑苏区检察院组建不久,公诉科的一名干警获得全市公诉专项比赛第一名。薛国骏在党组会上要求专门组织召开一次表彰会,并将表彰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以“赋予干警一种荣誉感”。年底的表彰会也被打造成一场隆重的颁奖礼,颁奖嘉宾介绍获奖者,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和奖金的诱惑相比,薛国骏认为,这种精神上的嘉奖更纯粹,对人的影响也更持久。

  荣誉背后是每位干警的辛勤付出。在姑苏区检察院有部门调研制度,每年两次,这也来自薛国骏的要求。每位干警都必须在会上发言,总结自身工作或者是提出意见建议,和单位“一把手”当面交流。

  大家“怕”调研,也正是这种倒逼,使得每位干警都能拧紧发条去完善业务。比如,预防腐败局为了打开局面,甚至搬进了一间会议室集体办公。这种边工作边开会边思考的模式,为他们打造出“濂溪清濯”这个具有开创性、享誉全国的检察文化商标奠定了基础。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不同于四年前建院时给人的“简陋”之感,如今踏入姑苏区检察院,每个人都如沐春风。

  四年可以改变许多东西。

  有一些是看得见的。比如这个检察院竟有自己的LOGO——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平江图》勾画的姑苏轮廓,再加上以“姑苏检察”四字砌出的街道,平江图下尖角的指向,正是检察院的位置;融合姑苏地域文化元素,命名了院内濂溪楼、通和楼、同德楼,打造了濂溪坊、干将坊、通和坊,并用“6个车位的空地”,打造了检察风味的园林——濯园,所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每个部门都有部门格言,每一条都凸显部门特征且充满古意,以石绿色阴刻在一个巨大的竹简上,展开在过道中……

  更多的东西是看不见的,至少不能一眼看透。薛国骏说:“文化无形,度人也无形,有点类似烹饪,小火慢煨,鲜才入味。”通过打造环境文化,他力图塑造无形的归属感。而他着力打造的姑苏区检察院系列沙龙活动,则意在无形中启发思索。

  关于沙龙活动细节,前后就专门开了三次会。主题、参加人员、频率、形式,都是讨论内容。薛国骏还特别要求,如果有法学沙龙,一定要通知他参加。

  和单位“一把手”一起讨论案件,对大多数干警来说,有点局促——“岂不是类似于上检委会?”有人建议:“是不是要求大家穿制服?”薛国骏坚决反对:“沙龙就是要平等放松地发表意见,千万不能带有等级色彩。”

  至于为什么如此重视沙龙,薛国骏举了一个例子:一位妈妈在国外买了儿童特效咳嗽药水,带回国给孩子治病,孩子没喝完病就好了,妈妈于是把剩下的药放在淘宝上卖,后被人举报。这个案件移送至姑苏区检察院起诉,年轻的公诉人在科务会上认为卖药的妈妈“涉嫌贩卖假药罪”。后来案件上检委会,薛国骏一看就生气了:“社会危害性在哪?除了看法条,其他因素都得看清楚啊。”

  薛国骏说,青年检察官大多从名校毕业,但很多人都有“流水线”观念,认为检察官的工作只是一道程序。“同样在检察院办案,有的是法匠,有的是检察官。我们就是要通过沙龙去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从法匠转变为检察官,办下的案子经得起反复推敲和时间检验!”

  记者了解到,江苏省检察机关的第一个法学社就是薛国骏在昆山市人民检察院建立的,之后全省雨后春笋般成立了众多法学社,他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

  家风熏陶下坚守检察职业 

  薛国骏祖籍安徽全椒,曾祖父薛时雨曾任杭州知府,是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的亲家。薛国骏带着父母回乡追祖时,发现曾祖父没有留下任何祖宅,只有一座历时十年重建的醉翁亭。立于山野,薛国骏得以体会“清风清廉、重教崇文”的先祖遗风。正是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他坚守检察职业近三十年。

  薛国骏偏爱近代史,还曾经在法学沙龙里讲课。他说,自己虽然不好为人师,但喜欢与人分享。

  2001年起,薛国骏就将普法作为分内事。当时,他还是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一位老人被亲属用藤椅抬到了他的办公室。老人已经是癌症晚期,骨瘦如柴。他来见检察长,是因为他的儿子是某局副局长,因涉嫌受贿刚被立案批捕。老人反复地向薛国骏提起儿子对自己如何好,最后问:“我还能见到儿子吗?”薛国骏心里计算了一下,“从逮捕到审判,还需要大约5到6个月的时间,老人可能撑不到那么久了……”最终抱憾而去的老人令薛国骏心痛。他想到,应该让更多人深刻认识到贪腐行为不仅危害国家、社会,也会造成对家庭、亲情的伤害。不久,薛国骏便开启了他的廉政课程巡讲之路,从社区街道到省级机关单位,甚至被邀请跨省讲课。十几年间,他讲了五百多堂廉政课,因为包袱抖得勤,故事多,学员们都很爱听。他常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推进法治进程前进一毫米。这个一毫米,如今刻在了很多受益人的心里。

  在薛国骏的微信公号上,有这样的说明——“趣说法与理,笑谈苦和忧。有空来闲聊,无事去划舟。”皮划艇是这位检察长除阅读、荐书外最大的爱好,他曾参加全国业余皮划艇比赛,最好成绩是第五名。

 
作者:尹丽 丁国锋 张安娜  编辑:夏禹玮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