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检察网 > 清风苑 > 正文
减肥训练营涉罪新现象及预防
2025-07-16 10:06:00  来源:清风苑
 文/郑丽君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检察院
文/刘松茂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检察院
 
 
根据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通报,截至2024年,超过一半的中国成年人超重或肥胖。2025年,我国启动“体重管理年”计划。在体重管理被持续热议的当下,一些机构瞄准部分肥胖人员,建立减肥训练营机构,但混乱的运营机制,不仅引发学员被教员殴打、学员不堪过重运动负荷猝死事件,也一定程度助长了其他犯罪。从检察机关办案情况看,运营机构需更进管理理念,增强学员法律意识,避免违法犯罪行为。
 
一、案件特点
一是犯罪主要发生在年轻的减肥人群中。其中不乏未成年人。一方面,该年龄阶段青年男女对于身材、体重焦虑较重,急于求成的心理,让他们试图快速实现“一夜变瘦”的梦想;另一方面,该年龄段青年的家长思想开放,为满足子女形体目标要求,愿意给予充足的物质支持,支付高昂的“签约”报名费用,为“减肥”买单。如南京市某区检察院办理的周某某猥亵儿童案,未满14周岁的初中生基于对身材的自我要求,得到父母物质和精神全力支持,利用暑假时间,通过朋友介绍进入减肥训练营。
二是作息管理执行不到位致犯罪频发。从办案来看,发生在学员间的违法犯罪行为,多数为学员不顾减肥营作息安排、无视教员的提醒,男女学员在宿舍聚众喝酒、打闹,从而引发;发生在学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违法犯罪行为,多为无故离营、醉酒生事,从而发生的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故意毁坏财物等犯罪。如南京某区检察院办理的郑某某寻衅滋事案,郑某某报名参加全封闭军事化减肥训练营,入营不足一个月,醉酒欲外出,被保安阻拦后打伤多人并毁坏办公区域财物,最终以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三是封闭环境下违法行为较为隐蔽。长达几个月的同吃、同住、同练的封闭环境,加之缺乏必要管理,给年轻男女情感交流提供了一定的平台,从而引发犯罪。比如,检察机关在办理丁某某强制猥亵案过程中发现,训练营除发生犯罪行为,还伴随一男与多名女子的性交行为、公开场合下的性交行为,不仅违反减肥营的日常纪律,也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
 
二、犯罪原因分析
一是减肥训练营运营立法不完善,缺乏对该类机构开办资质审核机制。目前减肥类机构并无强制认证,行业准入门槛低。现阶段减肥营仍属于一种跨领域的营利性服务机构,通常涵盖健身服务、教育培训、营养咨询等多个方面复合性经营内容。在基本法定资质、专业类从业资质以及备案类程序方面,依据其上述提到的经营内容,应当依法逐个注册登记。但实际中,该类机构大部分只按照健身服务机构要求办理营业执照,并不符合其他资质要求,属于不合规经营,从而导致行政管理缺位。如周某某猥亵儿童案和丁某某强制猥亵案中,减肥训练营均设立在偏僻的村镇农庄及废弃的厂区,并不具备减肥营需要的其他资质,案件发生前无相关部门对其有效监管。
二是减肥训练营内部管理混乱,从人员筛选到技术防护均存在漏洞。封闭环境具有高风险性。学员被限制在特定场所内,长时间高强度训练和不科学的饮食,加剧学员心理压力,情绪失控易滋生暴力、猥亵等行为;部分教员缺乏专业资质或道德审核,无法对学员进行有效管理,如周某某猥亵儿童案中,减肥机构未对教练员身份、人品做过调查,在案发前已存在作案者频繁加学员好友,通过微信等隔空骚扰学员的问题,但都未引起机构重视。办案发现,在初期阶段,机构日常管理人员已掌握相关情况,但因无强制性管理措施,除提醒外,无其他制约手段;应急响应机制缺失,被害人求助渠道不畅通,导致发生安全事件无专业医疗支持或者报警渠道。
三是家庭和社会价值教育缺位。营销号过度营造“以瘦为美”社会氛围,训练营过分贩卖形体焦虑,学员对减肥失败的恐惧以及社会比较压力,都亟需正确社会价值观念的导向;另一方面阶段性情绪释放需求,让年轻男女丧失道德底线,违背公序良俗。
四是监督机制不健全。执法依据模糊,处罚力度不够,多数事件按民事纠纷处理;减肥训练营内部监控设备覆盖率低,执法取证困难;投诉渠道阻塞,六成以上训练营未在显著位置公示监管部门电话;网络平台对训练营广告审核宽松,存在虚假宣传广告;第三方评估缺位,无专业机构对训练营安全性进行星级认证,保险行业拒绝承保“封闭式减肥营意外险”,一定程度证明风险不可控。如周某某猥亵儿童案中,该训练营除了营地大门有监控,训练的场所、宿舍楼等高风险区均无监控,不仅为犯罪提供了条件,也导致后期侦查机关取证困难。
 
三、预防对策
一是完善行业立法,提高准入门槛。政府部门应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对减肥训练营的资质、教员资质、医疗保障等进行规范。配备专业医疗团队,确保学员在训练中身体受伤或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同时,应加强对学员心理健康的关注,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优化训练模式,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减少因身体不适引发的冲突。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与矛盾调解。减肥营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管理,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对于学员之间的冲突、矛盾应及时介入调解,避免事态升级;对男女学员进行分类管理,多管齐下,做好规范管理。
三是加强法律意识,完善监管机制。减肥训练营涉及健身、医疗、广告等多领域,其监管职责分散在市场监管局、体育局和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应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监督减肥训练营的运营情况,确保其合法合规。同时,对于因管理不善导致的犯罪行为,应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加强对学员权益保护。
四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应通过健康教育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减肥观念,减少身材焦虑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组织并参与社会活动,增强归属感和自尊心。
作者:  编辑:梁爽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