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无证办园需深度融合发力
2020-09-17 09:15:00  来源:检察日报

  家住江苏连云港的谢先生一家原本生活美满,但在最近,一起事故却改变了这家人的生活轨迹。今年8月31日,谢先生的两个儿子文文和瑞瑞(化名)在乘“校车”上幼儿园后,被看护人员遗忘在车里,直到中午才被发现。经过抢救哥哥文文转危为安,弟弟瑞瑞却昏迷至今。9月15日,记者从连云港市海州区教育局获悉,涉事幼儿园曾因无证无照,在2019年就被取缔,但其却在被取缔后擅自恢复经营(据9月16日澎湃新闻)。

  据报道,经营人员范某事发后曾垫付了部分医药费,但谢先生表示,决定用法律武器为孩子们讨个说法。尽管如律师所说,顾某可能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事发后,海州区教育局立即联系各镇和街道,再次对全区可能存在死灰复燃的无证幼儿园进行排查。但是,事故业已发生,瑞瑞的健康已经受到损害。我们不禁要问,被取缔后的无证幼儿园何以能死灰复燃继续招生营业?事前与事中监管还有哪些需要弥补的缺环?

  根据国务院1990年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教育主管部门是取缔无证办园的执法主体。但在实践中,教育行政执法力度有限,缺乏强制手段,只能在作出取缔决定后通过年检公示平台、地方政府门户网站、本部门门户网站上发布公告,以此劝诫家长不要选择此类“幼儿园”。这样的力度,很难从根本上杜绝无证办园。

  对于无证幼儿园的日常监管和处罚,根据国务院2017年颁布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另外,对于妨害查处,构成危害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处罚。

  可见,要彻底杜绝无证办园行为,需要教育、市场监管、公安等多部门联合发力。同时,实时的监控与及时的取缔,也需要多部门加强协作,实现相关信息、执法力量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比如,公安机关掌握着辖区内居民的身份和户籍信息,而教育主管部门掌握着辖区内儿童入学、入园信息。双方若能充分实现此类信息的共享,进而建立辖区内幼儿园适龄儿童的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对比的方法,不难找出本辖区未能及时进入合法幼儿园的儿童信息。在此基础上,经过有针对性的调查取证,那些无证办园行为就更容易浮出水面。进而,由教育、市场监管、公安、街道等各方面联合执法,随时予以取缔、处罚并开展事后监管。同时,也便于对涉嫌非法经营等犯罪的严重者及时启动刑事司法程序。这比起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后再进行处罚,社会代价更小,社会效果要好。

  同时,利用上述大数据对比结果,也有助于计算出本辖区内幼儿园存在的缺口,可以帮助教育主管部门在增设普惠幼儿园时有的放矢,进而从源头上消灭无证幼儿园的潜在市场,实现更好的“治本”效果。

作者:柴春元  编辑:杨月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