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是指具有突出防卫性能、采用夯土墙和木梁柱共同承重、居住空间沿外围线性布置、适应大家族平等聚居的巨型楼房住宅,包括客家土楼、闽南土楼和粤东北土楼。福建土楼起源于宋元时期,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是独特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2008年,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经全面普查,福建土楼现存3700余座。
日前,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检察院检察官来到位于永定区湖坑镇的福建土楼(永定)旅游景区,景区居民王阿姨欣喜地告诉检察官,“自从检察院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土楼的保护后,业主们的保护意识增强了很多,大家都不敢随意改造所属房间了”。
“检察官,我们这儿有人为了改造卫生间,把土楼的墙体凿穿了,你们有没有办法帮我们监督下?”2023年5月初,家住永定区湖坑镇的江大伯向永定区检察院求助。
接到线索后,永定区检察院检察官联合该区福建土楼保护与利用管理委员会(下称“土楼管委会”)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调查。经实地勘查、走访发现,江大伯所说的这座土楼位于福建土楼(永定)旅游景区,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土楼的部分业主为了重新装修房屋,组织工人将墙体凿开,拆除了原有木质窗户,甚至把墙脚石基挖出了大洞,严重破坏了土楼的本体结构,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对此,2023年5月,永定区检察院对该案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依法组织该区土楼管委会、区文物局、属地乡镇政府等单位召开听证会,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作为听证员参与。
“土楼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破坏本体结构的行为必须依法制止,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确保土楼文物安全。”会上,人民监督员提议。经过充分探讨,相关部门最终在争取资金政策、强化新村安置等方面达成共识,并采取加强文物安全巡查与法律法规宣传、做好土楼保护修复等整改措施。
会后,相关行政部门考虑到当事人动机是改善居住条件,并非出于故意破坏或用于商业盈利,对其主要采取了批评教育措施;各土楼群所在的乡镇政府以案为鉴,定期开展土楼巡查检查,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土楼保护相关法律政策,让文物保护意识入脑入心。
2023年7月,永定区检察院进行“回头看”时发现,经过批评教育和指导,当事人已经自行回填了坑洞并通过了验收,被破坏的墙体也被修复,土楼终于不再“千疮百孔”。
此外,该院与永定区土楼管委会、区文物局、区文旅局、客家土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联合成立土楼综合利用保护联盟,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土楼执法司法、公益诉讼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沟通交流,建立健全联合行动、线索移送等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