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一篇文章指出,北京西站有行骗人冒用“志愿者”身份骗财,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一些网友跟帖表示自己也有类似遭遇。火车站为何会有“志愿者”行骗?如何治理?新华社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诈骗如何得手?
根据网络曝料,当事人在网上交钱订好了票,到车站自助取票机取票时却打印不出来。一位自称“志愿者”的男子主动上前攀谈,称需要补521元现金才能取票,随后,另一位“志愿者”出现,拿走当事人取票机上的身份证和现金,到人工窗口“帮忙”取票。当事人追过去,窗口售票人员告知其“被骗了”。
对此,北京西站售票车间副主任金举书解释说,自动售票机在读取旅客身份证信息后,页面会弹出其近期购买的车票信息。如果旅客只购买了一张车票,车票信息后会自动勾选打印。然而如果此时有人趁乘客不备,将对钩取消,那么打印车票的按钮就会自动消失。“正是抓住了一些旅客着急上车,并且对售票机操作不熟的特点,才使得骗子有机可乘。”
对于当事人和网民担心的自助取票机被“动手脚”的问题,北京西站党委书记宋建国表示,自助取票机是局域网,不连外网,不可能被人恶意破坏或操控。
此外,网络文章还指出多位执法人员对求助态度“漠然”,最终是当事人自己从两名“志愿者”处要回了钱,骗子则挣脱逃跑。北京西站派出所副所长许占东表示,按照规定,铁路公安部门无论任何时间收到任何报案都应积极处理,网络文章所述诈骗案件及相关情况目前正在调查中。
为何成顽疾?
一位长期在北京西站工作的保洁员告诉记者:“这附近有好几个诈骗团伙,大概四五十个人。民警一来就躲到天桥下,民警一走,就又出来了。”
另一位保洁员告诉记者:“他们(骗子)专挑急着赶路的人,要么就是农民工,一张两百多元的票,他们能要三四百,被骗的人不少。”
经常从西站乘车出差的乘客蔡玉珠质疑说,骗子竟敢在火车站明目张胆假冒志愿者,说明这种问题“非一日之寒”。
乘客张娟说,自己亲眼见过西站周边一些商铺工作人员,明目张胆地穿着类似铁路工作人员的制服。自己有一次追问过其中一人,问他是不是铁路工作人员,他面不改色地回答:这是我们自己做的衣服,跟铁路无关。
火车站附近人流量大、环境复杂,治理难度较大。铁总及各地铁路局每年都要集中整治。
2017年春运期间,各地铁路公安推进维护稳定“天网”、整治站车治安“利剑”和打击倒票“猎鹰”等战役,对车站综合治理起到了集中整治的效果。但许占东、宋建国等认为,西站周边综合治理仍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违法成本低。许占东表示,此类骗子违法成本非常低,被抓住后,一般情况下适用的治安惩罚基本为警告、罚款和治安拘留。拘留时间通常在七天到十五天之间,拘留释放后,很多人继续作案,然后再被拘留几天……所以目前常用的惩罚力度不够,导致诈骗行为屡禁不止。
其次,报案率低。由于西站人员密集,乘客因为赶火车时间紧,受骗之后大多数选择吃亏忍耐匆匆离开,报案的人很少。
第三,业务交叉。西站地区治安由北京市公安局西站分局、西站铁路派出所、城管支队以及西站地区管委会共同负责,几方定期开碰头会,联防联治,随时沟通。但也有专家对此机制表示担心,多头管理容易导致权责不清,遇事互相推诿。
“治理难”如何破解?
针对此次舆论高度关注的“志原者诈骗”,北京西站25日回应称,已出台多项措施,包括在前期组织80名警力的基础上,再调集100名便衣警力开展专项打击,对自助取售票机进行24小时区域盯守和逻巡防控。
记者近日在北京西站北广场看到,出站口处有10多名警察,自助取票区和进站口的广播里一遍遍播放着防骗警告。
一位协警在现场不断告诫乘客:“直接取票就行,不要相信主动‘提供帮助’的人。”
对于取证问题,北京铁路警方表示,在各取售票点设立“公便结合”的警组方便旅客报警。公开民警负责巡视和受理旅客报案,便衣民警负责取证和打击控制。无论旅客现场发现或到派出所报案,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取证工作。
此外,为解决多头管理容易导致权责不分、互相推诿的问题,北京西站地区管委会表示,铁路和地方公安机关开展联合整治行动时,要同步行动,达到震慑和控制的常态效果。
乘客苏昊说,盘踞于西站地区的骗子多属团伙作案,人多势众、有恃无恐,必须加大打击,连根铲除。可以加大对“惯犯”的惩处力度,并通过媒体曝光,让“反面典型”对社会起到警示教育作用。此外,让民警巡查与群防群治结合,对举报情况“发现一例、处理一例”,让骗子真正“不敢骗”。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白智立认为,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讲,铁路公安是一个历史遗留现象,应当将管理责任归于统一。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兵建议,加强火车站的有序规划与科学引导,营造和谐规范的车站治安环境,从根本上有效降低诈骗滋生的空间。(参与采写:郑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