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海龙,1988年9月出生,浙江大学法律硕士,现任江苏省连云港市检察院公诉处助检员,开有微信公众号“眨yan之间”。爱好读书、足球、写作,特别喜欢写一些时评文章。今年四月中下旬,参加了《一站到底》节目的录制。
「喜爱」
《一站到底》是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之一。记得我念高一那时候,还没有分文理科,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每一科都要学。有的同学偏文或偏理,而我却每一科都喜欢,感觉自己对所有知识都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了解一些。“一站”的选手们在舞台上呈现的恰恰是这种“博文通古”的知识面。从2012年节目开播,我就喜欢看这个节目,前后大概有四五年了,可谓《一站到底》的忠实粉丝。
「机遇」
之前也有想过要去报名,争取机会到舞台上挑战一下自己,但总感觉参加电视节目,距离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点遥远。一个月之前,《人民的名义》在全国热播,节目组想要做一期检察官嘉宾的节目,然后我就报了名,参加节目的机会来了。
当我接到节目组“通告”的时候有点激动,因为一直以来的念想终于有机会实现了。同时又感到非常恐慌,面对这个节目无据可循的出题思路,心里着实没底。然而,对答题的热爱还是让我在第一时间就对编导口头允诺了。
虽然我自己认为《一站到底》是一个益智类的、比较正面的电视节目,但作为一名检察干警,能否参与这种娱乐性节目,自己还是有点拿不准的。在接到节目组通知的第二天,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我向市院相关领导汇报了收到邀请的情况。出乎意料的是,宣教部门的领导在向省院政治部报备后,不仅得到了允许,还对着装、舞台表现,尤其是对在舞台上如何呈现一个良好的检察官形象等方面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
「备战」
吃下这颗定心丸后,就开始备战了。看过节目的朋友肯定会同意这一点:这个节目的题目包罗万象、五花八门,完全没有规律可循。只有不到一周的准备时间,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我整理了近200页的复习资料,从古今中外重要历史人物到100本影响人类历史的典籍,从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基本知识点到古诗词名句,从八大样板戏到奥斯卡历届获奖作品和演员、导演,等等等等。
卞海龙和一同参加节目的《人民的名义》参演演员、退休检察官于诚群
那几天白天工作,晚上就回家复习知识点,心里想着这次既然穿上了制服站上舞台,那就不仅仅代表自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展现年轻检察干警的风采。
「录影」
在当天录制的舞台上,开场与主持人李好有一段小小的对答花絮。
卞海龙和主持人李好合影
事实上,这是编导在和我聊工作的过程中,根据市院公诉处办理的一个职务犯罪案件的庭审讯问细节改编过来的。当然,没有提及具体案情。
聊天过程中还谈到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对剧中欧阳菁的那份“传唤证”挑刺。
幕后化妆
周一晚上,同事、朋友们看了节目,都说电视镜头里的我表现还可以,比较自然、大方。我感觉自己心里悬着的石头也算是落下来了,总算是对得起这样一个机会,对得起穿上台的检察制服。
但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是有遗憾的,或者说是懊恼。当紧张和亢奋混在一起的时候,现场发挥就很不好,该抢的题没敢抢,能反应过来的瞬间大脑短路。
编导在节目录制完了之后说,“从我们的测试来看,你的实力还是很强的,但现场答题其实最主要比的是心态。”在和铁检于老师的对局中败下阵来,稍微有点不甘心,但于老师的人生阅历和舞台经验远在我之上,新老两代检察人的对决——“姜还是老的辣”。
另外,我们录制节目下榻的酒店,刚好赶上苏宁的主场比赛,吃早餐的时候刚好碰到了队员。我很努力地看,也没认出来一个队员。后来得知球队还有个包间,主力估计都在那边……4月22日那场比赛,苏宁主场被逆转1:2惜败。
「收获」
2012年3月,《一站到底》在江苏卫视首播;2012年8月,我离开校园成为一名检察人。节目看了五年,我也在检察机关工作了五年。电视节目的规则、场地不停地更改、重置,在公诉的岗位上我也经受了种种磨练,不断地提升自己。
祖国有宏伟的“五年计划”,这次参加节目难忘的经历就算是我个人工作生活经历的“五年小结”吧。在“掉坑”离场的时候,于老师送给我一句祝福(这一段被节目组剪掉了……):“祝你在公诉的岗位上越干越好,争取在公诉人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用这句话、这次经历激励自己吧,不断努力、不断历练,注意积累、厚积薄发,也要在检察工作的舞台上“一站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