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以案为鉴]“专治糖尿病”热线专骗老年人 30名嫌疑人被诉 检方提醒大家注意
2017-05-27 16:02:00  来源:清风苑

  “老教授”专治糖尿病,200余人被骗;公司化运作,分工明确;30人被诉,“90后”居多。

  “喂,您好,我是北京市中科院中医研究所回访科的刘科长,你曾在我们单位购买过治疗糖尿病的药,今天就是对你的病情做一个回访。”2016年3月,家住南通市海安县的赵宏国(化名)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步步将他带入了精心编织的骗局。

  “老教授”亲自接诊,专骗老年人

  赵宏国身患糖尿病多年,多方求治无果。乍一听糖尿病防治,立即来了精神。“刘科长”在仔细询问了赵宏国的个人信息和身体状况后,声称自己是国内著名老中医“胡维勤教授”的学生,并透露最近准备在南通市开一场关于糖尿病预防与医治的宣传会。“胡维勤”教授将亲自为五名幸运患者进行免费接诊治疗。刘科长还声称将积极为赵宏国进行免费治疗申请,让他耐心等待电话通知。

  几个小时后,赵宏国果然接到了“胡维勤教授”打来的电话。赵宏国赶紧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病情及治疗经过,“胡教授”随即针对他的病情,开出了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并称这些药物可以根治他的糖尿病。赵宏国治病心切,随即以“货到付款”的方式订购了4000元药物。

  几天后,赵宏国收到了药物包裹。打开一看,却都是藏红花、辅酶Q10、钙镁片等保健品。顿时心生疑惑,当即打电话询问。“胡维勤”教授声称这是针对赵宏国病情专门配制的药品,只是借用了药房保健品的外包装,无法回收。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赵宏国收下了药物,如数支付了4000元药费。

  服用一个月后,自觉病情有所好转的赵宏国又接到了“胡维勤教授”的电话,先是询问服药后的反应,又告知三个月后将在南通召开宣传会,希望他能参加并为治疗效果作宣传,赵宏国满口答应。接着,“胡教授”又要求他办理会员证、出席证等四个证件,并称有了以上证件,届时会有十几个专家同时对他的病情进行会诊,而且医药费用全由国家承担。一想到有这好事儿,赵宏国真心觉得是捡了个大便宜,鬼使神差般,陆陆续续向“胡维勤”指定的账户汇去了办证费用4.5万元。

  7月中旬,一心盼着参加宣传会的赵宏国再次接到“胡维勤”的电话,称宣传会期间会引进一台德国进口的高级医疗车,车内的仪器对治疗糖尿病有非常好的疗效。若需要接受治疗,要先由患者出3万元,宣传会结束后返还。

  一心想根治糖尿病的赵宏国便去找亲戚借钱看病,亲戚询问其借钱用途时,赵宏国详述了来龙去脉。亲戚一听,提醒他可能被骗了。赵宏国仔细回想了前前后后,办个会员证还要花费上万元!越想越不对劲,遂于2016年7月25日向海安县公安局报了警。

  海安县公安局于当日立案。侦查中,公安机关发现这是一起分工明确的有组织犯罪,遂成立了“7.25诈骗案”专案组。8月24日,海安县公安局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江夏村白云尚城,将涉案的45名犯罪嫌疑人一并抓获归案。其中,抓获公司管理层人员6名,话务人员39名,缴获作案用电脑、存储被害人信息和通话录音的服务器、公司财务账册等物品。

  公司化运作,团伙分工明确

  自称是北京市中科院中医研究所回访科的刘科长,真名叫周衍峰,现年30岁,江西湖口人。2015年2月,周衍峰跟随老乡沈洋平(在逃),一起到广州市白云区创业。沈洋平在江夏村白云尚城租了一层写字楼,让周衍峰帮助装修成办公用房,并从当地的一家公司挖来了公司主管“曹哲”(身份不明),随后,三人注册成立了豪熙商贸有限公司,“曹哲”还从原先工作的公司挖来了5名业务人员(去向不明)。接着,该公司在多个网站投放“底薪3000元,包吃包住,条件不限”的招聘电话销售人员广告,并先后招聘了五六十名业务人员。

  公司成立后,对内部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其中,沈洋平、周衍峰、“曹哲”作为公司的负责人,负责整个诈骗团伙的运作、购买客户资料和传授诈骗技巧、统计业绩、发放工资等,其他人员分为网络管理人员、话务人员、核单审计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

  话务人员又分一线话务、二线话务,并分为五个小组,由业绩较好的人员担任组长,同时,对业务人员做了具体分工。例如,一线话务人员负责对购买的客户资料首先进行“粗加工”,然后再将“潜在客户”分流至二线话务,并负责客户与二线话务之间的“沟通”;二线话务人员冒充老教授或其他身份诈骗被害人钱财,各类话务人员之间往往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使得整个诈骗过程连贯、顺利;核单审计人员则负责核对被害人信息,以保证正确“发货”至被骗客户,并收取诈骗款;后勤保障人员负责联系厂家和快递公司,发出“快递包裹”,保障公司的后勤运转。

  此外,二线话务人员还负责跟单,直至客户签收,待客户将款项交付快递公司时,周衍峰再通过快递物流公司和关联账户,将诈骗所得钱款流入自己账户,取现后交给沈洋平处置。

  经司法机关查明,自2016年7月以来,该团伙冒充北京市中科院中医研究所、北京同仁堂等知名单位和胡维勤等知名教授,通过打电话骗取受害人信任,并以幸运抽奖、缴纳办证费、购买药品等为由实施诈骗,骗得江苏、河南、陕西、山西等地200余名被害人800多万元。

  经鉴定,本案中的所谓“药品”是从网上淘来的低价保健品,全部属于“三无”产品,有的甚至只卖几块钱。

  误入泥潭,在金钱诱惑下迷失自我

  9月24日,海安县公安局对其中情节较为严重的30名犯罪嫌疑人向海安县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承办检察官在审查中发现,在这30名犯罪嫌疑人中,“90后”竟有23人。

  “90后”本是网民的主力军,为何竟成为电信诈骗的骨干力量?笔者采访了其中的一名“90后”,名叫林春秀,今年只有22岁,原是天津外国语大学的一名大一学生。因家境贫寒,兄弟姊妹众多,遂辍学打工。2016年3月,林春秀看到招聘信息后,便通过面试、培训,进入这家公司工作。上岗半个月后她就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就是在违法犯罪。

  林春秀坦言自己在做成第一单,骗取了重庆某留守老人的1000元后,就受到了良心谴责,内心非常纠结,想离开,但又担心找不到待遇高的工作。后来,她心想自己只是一名“打工者”,公司上上下下四五十个人,所谓法不责众,自己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于是在违法犯罪道路上越陷越深。

  承办检察官说,在审查批准逮捕阶段,这个诈骗团伙的多名犯罪嫌疑人称,他们是通过网络招聘进入诈骗公司的,刚加入时都不知内情,等到发现这是在参加诈骗活动后,又因抵制不了金钱的诱惑,于是一步步沦陷,直至被抓获。想到下一步将要受到法律制裁,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才流下痛悔的泪水。

  2017年4月14日,海安县人民检察院对30名被告人以涉嫌诈骗罪提起公诉。

  (文中涉案人物均系化名)

作者:陆吟秋 聂彭飞  编辑: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