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南正在研究案件
他脸上架着方框眼镜,身穿深色麻衣裤,脚蹬老北京懒汉鞋,再加上走路时微微勾着的身子,像极了旧派的学者。加之为人风趣幽默、博闻强记,江苏省淮安市检察院公诉处副处长刘晓南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南哥”。
“死磕”拿下国企腐败大案
“没有捷径,就是横下一条心,再难的案子也要办下来。”这就是南哥办案的“诀窍”。2012年,南哥办理了轰动当地的清江电机厂资产被侵吞案。10年前,淮安清江电机厂面临企业改制,董事长等5人在此过程中涉嫌贪污和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10年后,此案经举报案发,后进入审查起诉阶段。
这起国企改制中的贪污大案,牵涉多家关联企业,不仅要了解当时的改制政策,还要熟悉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专业知识。加上时间久远,案发时的涉案资产多数已不复存在,财务资料因多次搬迁和人为损毁而残缺不全。难度可以想见。
“烫手的山芋”落到了工作认真细致、业务功底深厚的南哥手上。厚厚的审查报告显示出他做了多少案头工作:从数十条国企改革政策、数百个审计专业术语,以及在海量的卷宗材料里逐一分析对比梳理,抽丝剥茧继而形成证据链。那段时间,恰逢南嫂赴美学习深造,南哥便带着不到4岁的女儿一起在单位加班。他在办公桌前阅卷审查,女儿就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自己看书画画。困了,父女俩就歪在办公室的椅子上睡一会儿。这一幕,成了南哥办公室独有的一道风景。
案件的难度远不止于此。本案的查办引爆了涉案企业上千名下岗职工多年来的积怨和不满。不光集体访、群体访,从各级机关转来的信访件纷至沓来,压在南哥的办公桌上。这些信件,有的是为了干扰办案视线,给检察院施加压力,有的是表示对办案人的不信任,怕检察机关少诉、漏诉。更具挑战的是,开庭时,他将面对5名被告人的辩解、9名律师“大咖”的质疑,其中还有自己攻读法硕期间的老师。
庭审整整持续了三天,早上9点开始,晚上9点结束,仅仅中午休息半小时,最后一天更是鏖战到夜里11点。南哥凭着对案情的全面把握、出庭焦点的全面预测,有条不紊示证,沉着应对辩解质疑,充分展现了公诉人的风采。最终,5名被告人分别被以贪污罪、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至七年不等的刑罚,所得赃款依法追缴发还给原被害单位。
案件的成功办理,大大提升了检察机关的司法公信力。2014年3月的第一个检察长接待日,200多名原信访职工向检察院赠送了锦旗。而此时的南哥站在5楼办公室的窗口看着这一切,如释重负,面露微笑。
“死抠”精雕办案每个细节
南哥最令人佩服的,就是对每一起经办案件细节熟稔于心。但他认为这并非自己记忆力超群,只是“对待每起案件有些苛刻而已”。
2015年,南哥办理了淮安市供销社原党组书记张某受贿、滥用职权案,此案涉及20多家企业套取“新网工程”资金。侦查终结报告中对所涉及的申报资格和补贴条款已有说明,但南哥又开启了“死抠”模式,将国家、省、市关于“新网工程”的各项政策规定都列了出来,对20多家企业的主体身份和申报资格做成表格逐条比对,撰写了39条证据评析意见,最终形成6万多字的审查报告。上面写满了彩色的批注,包括法律疑难点、需要提交检委会讨论的问题、与侦查部门沟通的过程等。
自己办案如此,对待别人的案子,南哥也一样较真。作为公诉处副处长和办案组组长,南哥除了自己办案,还要指导和审查其他干警办理的案件。一份审查报告和起诉书交到他手里,领回去时往往被改得面目全非,标满了鲜红色的批注。小到字词表述,大到逻辑顺序,任何一点瑕疵都逃不过他“苛刻”的双眼。
曾有人偷懒,直接将审查报告的内容复制到起诉书上,南哥发现后严厉地指出并纠正:“审查报告体现的是承办人对案件事实与证据审查分析、运用判断的思考过程,而起诉书体现的是思考结果,它反映了检察院代表国家公诉的专业水准,一句废话都不能有。”
“较真”不枉不纵守护正义
公平正义是什么?在罪与罚的世界摸爬滚打20年,南哥有了新的体悟:“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当事人,遍览了案件中的人生百态、爱恨情仇,我愈发坚信‘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即使是偶然发生的‘激情杀人’,事件背后也必有动因可寻。”
2014年,南哥承办了一起故意杀人案。清浦区的韩某因地界问题与邻居积怨已久,2013年9月的一个晚上,他萌生了将邻居一家赶尽杀绝的念头。他不顾妻子和乡邻的劝阻,持砍刀等工具与邻居厮打,造成一人死亡、二人重伤。混乱中,他的儿子也对一名邻居进行了攻击,造成该邻居轻伤。
事发后被害人家属强烈要求对韩某父子二人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并且多次到检察院反映情况。通过认真审查证据材料,南哥认为韩某故意杀人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他的儿子没有杀人的主观意图,其攻击邻居的行为是出于对父亲的保护,应当定故意伤害罪。面对当时的舆论压力,南哥坚持罚当其罪原则,在审查、起诉、判决等不同阶段反复向被害人释法说理,答复他们的疑问。最终,法院采纳了南哥的量刑建议,在他耐心细致地解释下,被害人对判决表示认同。(卢志坚 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