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加强电子商务全流程信用建设,完善市场化评价体系,强化信用监管,营造诚实守信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场所,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到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购用户超过5亿人。但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失信问题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着不少诚信经营的品牌企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遏制逐利违法?打击整治电子商务领域违法失信行为,新技术、新手段如何发挥作用?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打假行动后,一大批仿冒店下线
最近,经常上网买女装的上海某高校学生刘颖准备申请退货。她在一家正品代购网店看到商场同款,客服说保证正品,从供应商直接拿货,价格是官方店的六折。“当时我就信了。收到包裹却发现材质与商场的不一样,是假货。”当然,受损失的不只她一个。
另一边,杭州余杭的一间简陋民宅里,一台电脑,一个小姑娘,400多件仿冒成衣,上千张假吊牌、假洗唛。浙江雅莹集团法务处负责人张志华跟随余杭区市场监管局稽查大队查处了这家销售假冒公司品牌女装的网店。“有一款正品连衣裙是桑蚕丝的,但假冒品是雪纺的,成本相差近千元。”
当天,稽查大队还查处了其他3处相关售假窝点,查获侵权商品855件,按正品价值计算达300余万元。
“每年我们的产品研发投资6000多万元,仿冒品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假货不仅质量差影响品牌信誉,也扰乱品牌定价体系。”浙江雅莹集团有关负责人仇瑛介绍,新款一投放,市场上的仿冒品就出现了。2012年起,公司涉足电商,2015年自建电商团队经营官方旗舰店。电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销售渠道,但网络假货一直困扰着企业。售假网店通常隐蔽性强,不会标明真正的信息发布地,找不到线下实体。售假网店数量很多,企业摸排成本很高。
此次打假行动后,一大批仿冒店下线,官方旗舰店的销售恢复正常。“电商平台应进一步完善诚信评价体系,提高违法失信人群重新开店的成本。”仇瑛建议,要让假冒商品不能以正品名义售卖,从根源上避免消费者上当受骗。
企业、政府、电商合作精准打假
两个月前,余杭区市场监管局收到该案的涉假网店信息,第一时间设立专案组。
“网络打假有不少难题,一方面是确定网店商品为假货,另一方面是从线上找到线下实体。”负责此案的一线打假人员王晓斌说,该案采用了线上识别—线下定位—实体打击的办法。
第一步,线上识别。由企业提供初查涉假网店信息,并委托第三方向涉假网店做一次买样,识别商品真伪,获取网店发货信息。淘宝平台对这些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关联同机账户、实际经营人、疑似违法经营地址等信息。
第二步,线下定位。执法人员将淘宝平台提供的数据与电信、华数等网络服务商提供的装机地址交叉比对,开展实体摸排。“经过信息交互,精准定位了4个涉案地址,并发现涉案当事人来自同一区域,关联性较强,必须同时开展打击行动。”王晓斌说。
第三步,实体打击。4家线索所涉网店售假行为全部查实。下一步将挖掘售假网店上游加工点,开展第二轮识别打击。
一案牵多案,挖掉整个造假链条
2013年,阿里巴巴园区迁入余杭。“这么大的电商平台搬来,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监管压力。”余杭区市场监管局稽查大队大队长吴焕根说。假冒伪劣、刷单炒信是电子商务诚信领域的两大突出问题,也是余杭打击失信行为的重点。经过一系列探索,2016年,在打击假冒路易威登围巾案时,形成了“阿里大数据+市场监管执法”的政企协作模式。
“那次端掉一个售假窝点后,我们没有收兵,而是根据现场掌握的上下游供应链信息,再结合大数据分析,将一个案件扩展为二十几个案件。”吴焕根介绍,最后挖掉了整个造假链条,震慑作用巨大。
2017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正在全国开展。5月以来,余杭区市场监管局政企协作打假模式进一步成熟。“希望将这些办案经验复制到其他地区,也利用阿里巴巴平台的优势,向外省市提供打假数据线索。”吴焕根说。记者 林丽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