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滞销书,无节制的代价
2018-01-19 13:57:00  来源:正义网

  卷帙浩繁、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琳琅满目……提及类似词汇,我们联想到的画面应该少不了书。近些年的报道都说我们的图书出版业步入了快车道,每年新出版的图书就有成千上万种,涉及的码洋、印数总额堪称天量。然而,当诸多图书在实体书店及网上竭力展示其风光表面的同时,恐怕很少有人想过,繁盛的背后,究竟掩藏着几多黯然神伤,几多不足为外人道的难堪。

  本月初,国内首个滞销书数据报告发布。从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实体店、网店及零售三个渠道数据显示,年销售数量小于5本的图书,占全部图书品种的34.5%;年销售数量小于10本的图书,占全部图书品种的45.19%。该统计还显示,2016年,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年末库存65.75亿册、涉及定价1143.01亿元。这些年销量不足10本的图书,为每年价值千亿码洋的出版业库存贡献了重要力量。

  这些数字,实在令人惊叹。这意味着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图书品种面临报废,每年接近一半的图书品种只能堆在仓库里落灰。它还意味着,在亮丽码洋的背后,伴随着的竟是相关出版社颇显沉重的包袱与累赘。

  综合各方面的调查来看,滞销书并非都是一些专业性强的冷门书,相反,不少市面上曾经的畅销书赫然在列。从滞销书所涉的出版社来看,几乎各家出版社都有图书被清退,即便知名大社也未能幸免。看来,市场化竞争背景下,没有哪家出版社能够保持淡定,跟风出书在所难免;好不容易抓住了一个畅销选题,寄望“一口吃个大胖子”,也在所难免。只是,令这些出版社失望的是,无论他们逐利的热情再高、外在的招牌再亮,市场并不轻易买账,热脸贴了个冷屁股,徒落得库存堆积如山,及至最后数量不菲的滞销书不得不回炉,重新化为了纸浆。

  图书市场上居然有着这么多的滞销书,折射出经济文化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反映出当前的文化出版行业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尚存一定距离。而一些出版社的经营处境越是艰难,往往就越经受不起滞销书的折腾。想一想,耗时耗资耗力策划、编印出的图书,卖出去的不过区区数本,严重入不敷出,如此倒霉事偶遇一遭或无不可,然而若总如此,这些不知节制的出版社岂不关门歇业?

  关于图书出版,中关村图书大厦科技文艺部经理孟娜分析得在理:“越是大众类图书,可替代品种多的,销售周期就越短,所以出这样的书会冒更大的风险。”图书销售人员都能看明白的道理,想必出版从业者不会不清楚,然而即便他们心知肚明,仍有人前赴后继、铺天盖地去“赌”,他们赌的就是出书的速度与数量。这不啻一轮又一轮大面积地“击鼓传花”,总有人在哀叹中“中彩”,其结果不仅促成令人瞠目结舌的滞销书“战果”,亦助长着图书出版的虚浮景象。

  无论从满足文化市场消费需求,还是从促进出版机构强筋健骨着眼,皆不能容忍这么高的滞销书比率持续存在下去了。多出版一些精品图书,努力推出无可替代的品牌图书,不只需要各个出版社喊在嘴上,更必须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作为文化出版的研究与管理机构,也应在出版内容、出版数量、出版频次、出版方式等方面适时予以窗口指导,为相关出版社看清前路点亮一盏指路明灯,减少滞销书的问世。

  所以在繁华的背后,在无节制地跟风面前,我们真的需要保持清醒。作者:周慧虹

作者:  编辑:拾冠之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