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安伟光)“2017年,全国检察机关持续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挂牌督办了甘肃祁连山系列环境污染案等64起重大典型案件,保护了绿水青山和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1月3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厅长张志杰在做客高检网与正义网联合推出的“最高检厅局长系列访谈”时表示,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体、优美的环境、安全的食品药品,都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严格保护,对此检察机关义不容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张志杰用八个字概括检察机关在“两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中所作出的努力。数字是枯燥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2017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6300余件9200多人,批捕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3500余件5600多人;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破坏环境资源类案件3000余件4000多人,涉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类案件1600余件1900多人。
在谈到日趋严峻的计算机网络犯罪形势时,张志杰介绍说,近年来,传统犯罪呈现网络化特征,网络贩枪、网络黄赌毒、网络传销、电信网络诈骗等都已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这类犯罪手法新颖、技术含量高、欺骗性强,且往往采取非接触式手法,侦查取证难度大,社会危害性也更大。为此,我们会同最高法、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多份规范性文件,编写办案指引和典型案例,并积极推动犯罪重点(突出)地区整治工作。”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区域性特点,最高检联合公安部等部门对12个重点(突出)地区工作进行督导、部署和检查。河北省丰宁县、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等6个地区,涉及本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90%以上,全国抓获本地区籍犯罪嫌疑人同比下降50%以上。“打击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使‘立足一地骗全国’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张志杰说。
据介绍,除了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加强对人民群众最关切的个人信息安全、食药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保护外,去年全国检察机关还充分发挥审查逮捕职能作用,将依法履行立案监督职能、强化侦查活动监督、准确把握逮捕条件等三方面作为工作重点,实现了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目标。
2017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普通刑事犯罪案件69万余件98万多人,批准逮捕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3.6万余件5.4万多人,决定逮捕职务犯罪案件1万余件1.1万多人;共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4600余件5900多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案件3500余件4400多人;对非法取证行为提出纠正违法意见900余件次,排除非法证据不予逮捕700多人;共不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24万多人。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既要依法打击犯罪,又要充分保障人权。以逮捕为例,既要通过逮捕羁押有效保障诉讼,又要通过控制逮捕、少捕慎捕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对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张志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