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临海的南通,有着160公里的长江岸线和210公里的海岸线。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南通,也曾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展理念中不断消耗、侵蚀着有限的环境资源。如今,随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部署的出台,江苏省南通江海生态环境保护的图景徐徐展开,而南通检察机关积极构建的江海生态检察保护网无疑是这幅画卷上的浓重一笔。
“检察机关司法办案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思想纠偏、行为扶正,是引导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理念。只有环境保护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南通市检察院检察长俞昕水说。
环境资源犯罪:亮剑绝不手软
非法采砂是长江河道的痼疾,不仅影响河道安全,也对长江生态造成破坏性影响。近年来,长江航道南通段内的非法采砂犯罪屡禁不止。其中,港闸区检察院办理的文某等人非法采砂案是近年来南通地区涉案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涉案数额最高的案件,涉案人员多达26人,非法采砂200余次,涉案金额超过1400万元。由于非法采砂案件的特殊性,涉案船只流动性大,且均为夜间作案,案件办理工作面临诸多难点。为办理好这起严重破坏长江生态环境的重大案件,该院抽调人员成立专业化办案小组,积极引导侦查机关准确把握案件的侦查方向。承办检察官冒着强劲的江风和纷飞的沙尘,多次前往位于长江南通段23号浮附近的作案地点、采砂船只扣押地点等实地勘查取证,最终在原有认定700多万的犯罪数额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700多万。这起案件的办理,对于长江航道内的非法采砂行为形成了有力的震慑。
通启运河起自长江终于大海,全长93.39km,承担着100万亩农田灌溉任务,是南通重要的引排骨干河道之一,然而沿线两侧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通过污染犯罪的打击,实现运河“畅清绿美”是检察机关的职责所在。2017年3月22日凌晨,运河边一家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在处理废酸时导致大量废酸溢出,该公司员工沈某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而是为了掩盖废酸溢出的事实,用水将溢出的废酸冲排进通启运河,造成了厂区附近土壤和通启运河的严重污染。如皋市检察院在对涉案犯罪嫌疑人提起刑事公诉的同时,还对涉案公司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该公司对受污染的河水和土壤实施修复,或赔偿相应的处置费用。
经法院判决,被告人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万元,该案民事公益诉讼部分则通过调解结案。为了保障通吕运河周边环境安全,崇川区检察院购置无人机针对网报污染线索进行巡查,一旦发现有涉嫌污染环境的犯罪行为,及时向区环保局、城管局等行政主管部门反馈,并做好后续的跟踪监督工作。
据了解,近年来南通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严厉打击环境资源领域刑事犯罪,为生态南通建设及江苏“263”专项行动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2017年以来,共受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件120件405人,提起公诉94件291人。
环境综合治理:监督形成合力
今年3月14日,海门市检察院开展“打击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专项活动”,与以往“单打独斗”不同,今年的专项由该院联合渔政、公安等部门共同实施。“联合实施专项行动,可以及时介入执法行为,起到适时引导的作用,有助于形成打击犯罪的合力”,该院侦监科科长杨娟介绍说,“今天的海上巡查发现了多起涉嫌非法捕捞罪的行为,后续我们将通过两法衔接平台,对涉罪案件做好跟踪监督工作。”
在与多部门联动履职的过程中,南通检察机关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环境治理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最大程度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质效。2018年4月19日,如东县检察院与如东县海洋与渔业局联手创建“海洋环境资源保护工作站”,通过与行政执法机关建立紧密型的工作关系,实现司法资源和行政资源的整合提升。同月,崇川区检察院驻该区河长办公室的检察官联络室挂牌,此举旨在畅通案件线索移送渠道,确保及时准确打击涉及河道的环境犯罪。省人大代表、崇川区委副书记、区长钱锁梅表示:“检察机关的这一创新举措,进一步增强了全区生态保护的合力,为崇川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法院等部门横向联动的同时,南通市检察院也进一步加强与上级和基层院的纵向联动,强化检察机关内各职能部门间的协作和配合,综合运用起诉、督促履职、公益诉讼等检察职能推动环境综合治理。2017年9月以来,南通两级检察机关共立案环境资源类公益诉讼案件51件,其中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6件,行政公益诉讼45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44件。通过办案,督促回收和清理生产类固体废物700.96吨,危险废物823.67吨;督促关停未依法办理环评的企业1家,向污染企业索赔5.2万元,督促企业缴纳生态修复资金2000万元。
环境保护理念:普法形成共识
滨江码头上,港闸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非法捕捞案件正在公开开庭,100多名渔民参加了旁听,环境守法警钟长鸣。
如东洋口港,如东县检察院和当地海洋与渔业局一道,全程参与海上风电项目生态修复放流活动,对放流的数百万尾鱼苗规格测定、计数等验收程序进行监督,并现场开展了普法宣传。
曾经堆满建筑垃圾和固体废物,如今添上了一抹绿意。这是如皋市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的一块江边废地,经过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该地被确立为生态修复基地。5月初,该院检察长孙亚带领干警与当地群众共同栽下数百棵树木,以实际行动向人民群众传递检察机关护卫环境、守护母亲河的理念。(本报通讯员:陆晓妹 郭永胜 本报记者:宋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