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网络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许多未成年人沉湎于网络游戏、聊天和交友当中,深受网络中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影响,由此引发留守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犯罪案件增多。据统计,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检察院共办理此类案件 36 件 53 人,呈逐年上升态势,应引起重视。
一、犯罪特点
1 、暴力型犯罪比例高。 所办理的 36 件案件中,涉及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强奸、抢劫等暴力犯罪的 19 件,占 52.8% 。从作案方式上看,犯罪嫌疑人具有明显暴力倾向,有的受网络暴力影响实施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或者故意伤害他人,有的受网络色情影响实施强奸,有的甚至直接模仿网络视频中一些戴头套、口罩等情节实施抢劫等。
2 、犯罪主体多为“学困生”或来自不和谐家庭。 所办理的 53 名犯罪嫌疑人中,在校不思进取、学习成绩较差的有 35 人,占 66% ;有参与校园斗殴、“小偷小摸”等严重不良行为的 13 人,占 24.5% ;已辍学的 13 人,占 24.5% 。另据调查,有 32 名犯罪嫌疑人来自单亲、离异或不和睦家庭,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和家庭温暖,性格、心理发展不健康,超过此类犯罪总人数的 60% 。
3 、网吧成犯罪行为滋生地。 一些留守未成年人因长期脱离父母管教,加之家庭不具备上网条件,常常三五成群偷偷到网吧“过把瘾”,逐步沾染上好吃懒做、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气,为日后违法犯罪埋下隐患。有关卷宗材料和调查情况显示, 53 名犯罪嫌疑人中,近八成人员因长期在网吧上网,受不健康网络内容或社会闲杂人员不良影响较深,逐渐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4 、共同犯罪、重复犯罪较多。 留守未成年人受家庭环境影响心理较为孤僻,常常通过上网与志同道合的“朋友”闲聊交往,寻求心理刺激和慰藉,易在偶然事件的诱导下引发共同犯罪。 据该院统计, 36 件该类型案件中, 2 人以上共同犯罪案件 14 件,占所办案件数的 38.9% , 有的甚至形成较为固定的犯罪团伙 。其中,在 53 名犯罪嫌疑人中,有 11 人曾被附条件不起诉或判缓刑,占总人数的 20.8% ,重复犯罪比例相对较高。
5 、借助网络聊天工具实施作案多。 办案中,该院发现这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借助网络工具作案的有 31 件,占 86.1% 。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聊天工具进行犯罪准备或实施犯罪的较多;有的借助 QQ 、微信等聊天工具“约架”,招呼“小弟”参与群殴;有的借助手机微信“摇一摇”等诱骗受害人,进而实施诈骗、强奸、抢劫、盗窃等犯罪。
二、原因分析
1 、家庭关爱管护不到位 ,心理长期处于“亚健康”。 因留守未成年人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负责托管的祖辈受年岁高、家务活多、文化程度低等因素影响,与其沟通较少,对其管教无方,造成留守未成年人心理长期处于孤僻、迷茫或烦躁等“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网络不健康内容和不良社会风气便“乘虚而入”,使其很快受到“感染”。
2 、对网络网吧监管缺位,易受不健康内容“感染”。 部分地区对“黑网吧”的监管仍有漏洞,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落实并未到位,加之家庭电脑、智能手机普及迅速,使留守未成年人“触网”机会大大增多。而不少网络通信平台、交友论坛和网络游戏因缺乏有效监管,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不健康内容充斥其间,由于未成年人分辨力、自制力较差,会把一些网络内容带到现实中“实践”,有时还会互相交叉“感染”,共同实施犯罪,造成严重后果。
3 、学校教育管理失当,流入社会过早。 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思想意识等因素制约,一些学校存在重文化知识教育,轻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的现象。有些教师对成绩差、表现差的留守未成年人持放任态度,造成这些所谓的“差生”长期厌学、逃课而过早流入社会,很快成为“网吧”常客,借网络寻找心灵寄托,继而受社会和网络不良风气的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4 、法制意识淡薄,思想叛逆易偏激。 该类犯罪人群大多法制意识淡薄,甚至部分涉案未成年人被附条件不起诉或判缓刑后,产生“违法犯罪后果并不严重”的认知误区,由于刑罚对其震慑力较弱,易出现重复犯罪。加上留守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思想不成熟,心理上却急于寻求平等的地位、充分的人格尊重,遇事易产生偏激想法,做事不计后果,容易冲动引发犯罪。
三、对策建议
1 、健全管护机制,有效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健全以基层党委政府主导,妇联、共青团、民政、教育以及公、检、法、司联动联防的留守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形成政府主管、社会帮扶、学校管教、家庭关爱“四位一体”的留守未成年人管护帮教模式。加大对相关社会公益组织的扶持力度,鼓励“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等公益组织发挥效能,扎实开展留守未成年人管护工作,促进留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2 、切实加强监管,着力净化成长环境。 加大网吧监管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确保网吧管理无漏洞。进一步强化网络监管,要求网络软件供应商和运营商对网络游戏、交友平台和图片视频等进行层层“过滤”,对暴力、色情等违禁内容进行屏蔽, 在各大聊天平台上以弹出窗口的形式, 向用户群发送预防青少年涉网犯罪的信息,尽到提示义务,切实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 、重视教育引导,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进一步强化对留守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着力提高未成年人学法、守法意识和防范意识。学校和家庭更加注重对未成年人心理层面的教育疏导,大力宣传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引导未成年人适度、健康上网和慎重交友,自觉抵制网络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4 、力求“无缝对接”,确保社会角色顺利转换。 重点加强对留守未成年人从进入社会到成年就业前的管理,建立健全交接制度,当学校在做辍学未成年人返校工作失败时,应立即通知所在社区及其家长,整合社会力量共同管教帮扶,通过以情感人、以法育人,帮助其树立重返校园的信心。重视涉案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在对其附条件不起诉或取保候审后,第一时间跟进训诫教育和心理疏导,堵塞其犯罪源头,以防再次违法犯罪。(王华 陈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