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空军部队的“周团长”周磊卸下戎装,成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干部。火热的军旅生涯让他从地方青年成长为革命战士,部队生活的锤炼和打磨,铸就了他乐观进取讲奉献、敢拼敢闯能吃苦的品质和态度,一路伴随着他从空军蓝走到检察蓝。
也许是多年部队生活的沉淀,从音色语气到步伐身姿,周磊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干练、收敛的,一如他那台买了十几年的桃木色收音机,古朴又不失别致。
大学里,他是勤工俭学、擅长管理的学生会主席,在航空院校学习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毕业前,恰逢南京空军招收应届毕业生入伍,怀着“改装最先进飞机”梦想的他开启了17年的军旅生涯,成为南京军区空军航空兵训练基地一名机械师,担负战机维护保障,放飞战鹰翱翔蓝天,“精心维修每一架次,极端负责每项工作”是他的座右铭。曾带队完成部队换装第三代战机的首批新机接装工作;负责空军首批攻击性无人机首装部队的改装、接装,直至形成战斗力,圆满完成保障任务;参加入闽联合轮战……十几年间他历任分队长、副中队长、副厂长、厂长、副大队长、飞发主任等职务,并成为航空工程高级工程师、空军级技术专家。
他身上有着一股战鹰般的韧劲。
入伍第四年,由于业绩突出,周磊升任机务中队机械队长,当时机务中队地面保障效率有待进一步改进,带着一股韧劲的周磊从整饬地面设备入手,带队修理千斤顶、油泵车、反光镜和梯架,严格飞机基本维护标准,强化飞机出动质量,实现了分队保障水平的明显提升。利用业余时间,他还设计编写了《飞机故障统计分析系统》和机务大队量化管理网站,把日常积累的维修和管理经验转化成可复制的制度机制。这一年,他带领的分队荣获“集体三等功”。
2011年,在任职空军某师装备部飞机发动机主任期间,面对“鲜有问津”的前沿领域,他苦学攻击型无人机知识,研究维修保障特点,带队参与演习演练之外,与团队一起研究改进保障组织程序和规范,参加空军装备部组织的攻击型无人机系统故障研讨会和保障规程编修,撰写军事理论研究论文,获得了空军理论研究成果奖项,先后两次被军区记个人三等功。
这股韧劲并没有随着戎装退去。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忙”是许多人对他的日常印象,走路带风,穿梭在楼上楼下。2017年他刚转业回来的时候,正是开发区检察院初建时期,这个原本对检察工作一无所知的“新人”不得不零适应、零过渡,跟着检察综合管理部负责人一起边学边做。从组织人事、检察宣传、党组会务、人员考核到制度建设、代表联络、后勤保障,自接到通知和工作任务开始,这位老兵就迅速进入“作战状态”,翻资料、找书籍、请教其他院检察同仁,披星戴月一晃就是两年多,迅速成为检察综合管理部的业务骨干,为开发区院建院后各项工作上轨道上规范打下了坚实基础,受到领导及上级院的肯定和同事们的好评。
2019年,在负责党建工作期间,一份精确详细的《年度政治学习计划》在院里广受好评,日期、学习内容和章节、学习进度、学习形式、素材发放途径等一目了然,自学内容方便大家自行下载连续学,因工作错过集体学习时能有效补学,主题教育、中心组学习等类别划分明确,书面学习之外融合了实地观摩、知识竞赛、观看影片、主题演讲等多样形式。这份计划把一整年的组织生活安排得充实有序,有同事笑称,如果当年高中有这么一份学习计划鞭策着,可能已经飞黄腾达了。
“太想把事情做好,有时候会急躁,不够精细。”说起自己的缺点,他双手在脸上上下摩挲,他觉得自己还需要更多的历练和成长。熟悉周磊的人知道,这样一个雷厉风行、锐意进取的“战士”也有着低调踏实的“反差萌”。
转业回来近三年的时间,婉拒荣誉是这位低调“战将”的习惯,他将许多表彰奖励的机会让给了其他干警,为此他这几年的“荣誉勋章”并不多,但他始终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细致无声的忙碌,仍是让人惊讶和赞叹。在他办公室的橱柜里,整齐摆放着满满三层的蓝色文件盒,从“办公室”“党建工作”“人员考核”“表彰评优”到“意识形态”“中心组学习”“人事档案”等等,这些琐碎繁杂的工作,在他手里却有条不紊,从每个文件盒上手工自制、尺寸划一、贴得整齐居中的标签就不难看出“主人”的踏实认真,追求极致。
他总是保有对知识的渴求,去年开始,他上下班的车内音响总是播放着几位“知名讲师”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偶尔不忙的午休时间也是拿着教材翻来翻去,随着学习不断深入,他对检察工作也逐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有人不解问起,费这劲考司考干嘛,他实诚地回答,“干一行,爱一行,懂一行嘛,做检察工作哪能不懂法。”
如果说低调是他对自己的一贯约束,那么每每回忆起带团完成战机保障任务时眼神里藏不住的骄傲,可能是他少有的“失控”。从前,提到因为部队改革和家庭需要而转业时,在他眼里似乎能捕捉到稍纵即逝的暗淡,如今熟悉和掌握了检察工作的他越发步履轻盈、神态坚定。不信,你看看他如同战鹰般的灼灼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