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打疫苗的同志拿好身份证,来我这量血压、登记,谢谢配合。”盛夏未至,天气却已闷热无比,尤其在这个临时搭建、没空调、没风扇的疫苗接种登记点。汗水早已湿透后背,看着熙熙攘攘前来接种疫苗的群众队伍,小金(化名)深吸一口气,直了直腰板,擦了把汗,继续拿起笔,“下一位请拿好身份证……”
量血压、登记、建档……持续一个多月重复枯燥的登记程序,小金完成了日均千人次的登记工作量。总有大爷大妈关心,小伙子辛苦了哇。小金却说:“穿上红马甲就有不一样的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时光回溯到一年前,如今将满腔热情投入疫苗接种服务的年轻小伙,竟也曾走过弯路。2020年7月30日,无锡滨湖警方接一名15岁男孩报案称网购手机被骗。随即,一桩多达16个被害人的诈骗案告破。该案中,时年16岁的小金为“想弄点钱花”,明知对方参与实施诈骗,仍于2019年5月至次年3月间,向同伙提供微信结算账户用于收取赃款,骗得1万余元。
2021年4月26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检察院受理案件后,第三检察部主任、员额检察官张子扬负责讯问小金。小金对自己为他人提供收赃微信账户一事供认不讳。考虑到小金系未成年人,且有积极悔罪表现,具备监管和帮教条件,最终检察院对他作出了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同时要求在6个月考验期内,每两个月提交一次书面思想小结,同时撰写读书心得。
“目前,对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涉罪未成年人,帮教措施仅仅停留在思想教育上,这远远不够,”张子扬说,“从行为上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三观’,重拾信心,走出人生低谷,尽快融入社会,我觉得志愿服务是个值得尝试的方向。”
无锡市滨湖区检察院未检部门随即制定附条件不起诉志愿服务矫治计划。要求罪错未成年人每周进行不少于1次2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将情况按时反馈给检察机关,实现考验期内志愿行动常态化。服务内容需紧跟社会需求,如防疫、反诈等,通过延伸志愿服务的触角到最需要的节点,增强罪错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帮助其融入社会。
“遵守法律法规是你应尽的义务,提升思想认识是你前进的基石,希望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成为你人生的新起点……”5月10日,小金拿到志愿服务矫治计划协议后,久久没有开口。后来他告诉检察官:“当时我在想,我这样的犯罪嫌疑人也能做志愿者吗?”
事实是他不仅做成了,而且很出色。第二天,小金就主动报名成为疫苗接种点的志愿者。“每当一天工作结束,我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看看天空时,觉得夕阳从未如此赏心悦目。”后来,小金在心得体会中写道。
两天前,小金在电话中自豪地告诉检察官:“这个月我被安排去打电话提醒接种第二针疫苗,还要跟踪统计数据,工作量可大了!身为这个城市的一员,我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听筒那头的他开心又激动。一纸约定,让他开启了新的人生。
“最大程度地实现对罪错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帮助他们从志愿活动中服务社会、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全新面貌开始新生活,是我的最大愿望。”张子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