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系统检测到您的店铺当前尚未办理买家保障,导致客户无法购买,请您配合我们进行签约办理,之后即可进行出售交易。”面对这样的提醒,你会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吗?今年1月,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曾某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5万元;判处柯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4万元。一审判决后,曾某、柯某提出上诉。近日,二审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019年,顾女士将婚礼上穿的敬酒服挂在某电商平台转卖,柯某通过该平台内置的聊天界面向其发送了一张图片,上面写着“由于上架商品尚未二次授权导致系统拦截无法完成当前交易……通知商家使用微信扫一扫识别二维码联系在线客服,进行授权办理激活”。
顾女士信以为真,立即与该平台“客服”取得联系,而“客服”正是由柯某的老公曾某冒充。曾某以办理买家保障需要先交2000元,认证后资金系统自动返还为由,让顾女士支付钱款。顾女士在支付成功后,曾某又告诉其店铺激活失败,需要开通假一赔三服务,另需支付5000元,顾女士依言照办。最后,曾某又以审核未通过,仍需开通破损补寄等名义,让顾女士成功转账8万元。
几天后,迟迟未收到退款的顾女士发现被骗,选择向警方报案。随后,曾某、柯某被抓获归案。初步查明,2019年11月至12月,曾某、柯某相互配合,共骗取来自内蒙古、广东等地5名被害人共计12万余元。
审查逮捕阶段,虽然柯某承认实施了诈骗行为,但曾某拒不认罪。案件陷入困局之时,一段手机聊天记录成了突破口。2019年12月20日,曾某、柯某使用诈骗行话讨论如何扫描二维码和某平台账号的资金分成比例,承办检察官由此确定曾某、柯某均从事诈骗行为,对二人批准逮捕。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与曾某、柯某联系分赃的某平台账号使用者郭某被警方抓获。承办检察官随即开展自行补充侦查,获知郭某使用的分赃支付宝等账号,并将相关账号与曾某、柯某手机中提取的电子数据进行比对,构建了以电子数据为核心的严密指控与证明体系,成功对曾某和柯某提起公诉。日前,法院作出上述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