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沈晓明:守望中的蝶变
2021-07-26 09:14:00  来源:江苏检察在线

  

  沈晓明

  宿迁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

  “有那么一大群孩子在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除了我没有一个大人,我就站在悬崖边,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的职务就是在那里守望。”

  沈晓明说这是她最喜欢的一段话,也是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最好的诠释。

  黑框眼镜下文文静静的样子,很难有人会把她与刑事检察官联系在一起。从检14年,她始终在刑检一线,经手过数百起案件,亲历过多起死刑案件执行。检察专业化改革后,她开始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经过10年的淬炼,如今说起未检工作“口若悬河”,谈到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义愤填膺”,思考未成年人保护“面面俱到”,那个曾经青涩的“小姑娘”俨然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兵”,曾经柔弱的“双手”变成强壮有力的“臂弯”,在守望守护中,她蝶变为一名有态度的“监护人”。

  一个案件, 一项改革

  让特殊保护理念扎根心底

  “刚开始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不是特别理解为什么未成年人犯罪就要特殊保护,直到自己成了母亲,直到办理了一起高一在校生故意伤害案。”

  小朱,高一学生,案发时15岁,因琐事纠集杜某某、李某某等人准备殴打别人,在斗殴过程中杜某某、李某某等人持刀致一名被害人死亡,一名被害人轻微伤。小朱因涉嫌故意伤害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我真的特别后悔,后悔遇到问题的时候采取暴力手段,可是我爸爸妈妈忙,根本没人管我......”那悔恨的泪水和渴望的眼神,更触动了她刚刚成为名母亲的保护欲。她加班加点梳理每一份证据,厘清小朱在案件中地位作用,走访了解小朱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在校表现,查找了省内外相关判例,建议法院依法改判,最终二审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意见,改判小朱有期徒刑三年。看到小朱和父母感激的眼神,刹那间领悟到“特殊优先保护”的价值和意义。

  “成年人司法向后看,关注行为的应受惩罚性;少年司法向前看,关注行为‘人’的需要保护。如何转变思维方式和办案理念,是我们目前工作当务之急。”2017年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处单列后,当时的处长这样跟她说。

  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不仅要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的犯罪事实,而且要了解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深层次原因,综合各方面因素作出最有利于其成长的处理决定。这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开展案外工作,很多人不愿意“麻烦”。她选择了改革案件审查报告文书,以此倒逼未成年人案件审查方式改变,进而改变未成年人案件办案理念。

  后来,在省检察院指导下,选择案件基础较好的泗洪县检察院作为试点。改革中,她全程参与调研、研讨、文书模板改革、审查指导意见制定等工作,感触更深刻。

  

  “‘未成年人’版审查报告看似增加了几个板块,但不仅要审查犯罪事实,还要审查犯罪成因、犯罪后表现、家庭监管及社会支持条件,最后提出犯罪预防建议和安置处置意见。这逼着我们花费很多时间去全面了解涉案的未成年‘人’,并将甄别的事实写入审查报告、起诉书,在法庭上进行质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这样一步一步转变了办案理念”,一个未检检察官“咬牙切齿”地说。

  一年多的时间,全市检察机关基本建立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新模式,办案理念得到了有效转变。未成年人案件审查模式中确定人格甄别机制的做法法定“宿迁样板”在全省推广,部分内容被高检院文书模板“吸收”,相关做法被省委《江苏改革简报》等转发。

  一个议案,两个试点

  让综合保护成为行动先导

  “有过无数次想要离开,累到无数次想要放弃,看见了太多未检人虽然承受着疲惫、委屈、压力,甚至泪水,仍然默默坚守和努力,一点一点,改变着人们对未成年人检察的认识,推动着专业力量主动参与到未检工作,提供更加优质更专业的司法保护”,一向不张扬的她第一次在朋友圈转发自己写的《涉未成年人案件,该把我怎样的办案尺度》时发出这样的感触。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模式改革后,宿迁检察机关办理的未成年人案件中,诉后不满一年有期徒刑案件数量全省第一,附条件不起诉率位于列全省第三。

  但是,质疑也随之而来:一味保护,是否会导致极端未成年恶性案件屡禁不止?这个问题,也是沈晓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绝大多数未成年人犯罪是因为一时冲动。如果不捕不诉涉案未成年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得不到提升,那么前面的保护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涉罪未成年人“一放了之”不是目的,提升他们社会适应能力,才是最终归宿。2018年1月,省市两级11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不捕不诉涉罪未成年人分级分类帮教矫治”的议案。

  参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模式改革后不捕不诉未成年人专门调研,起草《不捕不诉未成年人分级分类帮教矫治实施意见》,在市级层面推动团委、民政、教育等8部门建立了帮教矫治的联动机制,并根据不同的未成年“人”探索分级分类帮教矫治,启动宿迁市首例由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资金保障、专业人士帮教的“走向阳光——不捕不诉涉罪未成年人帮教矫治”项目。

  “这是我们第一次接未成年人帮教矫治项目,不知道能不能做好。”项目负责人纪乐杰老师说。

  “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委托社会组织开展帮教矫治,不知道效果如何。”宿豫区未检部分负责人担忧地说。

  “我以为我的人生就这样了,在这里第一次有人倾听我内心的声音,第一次和我的父母有了顺畅的交流,第一次对我的人生有了方向.......”一个接受帮教的“熊孩子”说。

  事实上,最终效果很明显:这一年,仅宿豫区33名涉罪未成年人接受帮教,其中24人重新就业,9人重返校园,所有接受帮教的未成年人均未再犯罪。2019年以来,宿豫区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同比下降85.7%。这种形式也在全市推广,实现了依托公益创投项目帮教矫治全覆盖,在宿迁市人大常委对未检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满意度测评中,满意率100%。

  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未成年人保护职责的社会力量,就像七个葫芦娃一样,各显神通,但无法发挥最大威力。她又和未检小伙伴们又积极投入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探索中,想寻找一根藤将各种力量凝聚在一起。2019年4月,宿迁被最高检和团中央确定为首批委托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全国试点单位之一,全省仅2家。

  领导把试点的任务交给了她,并把她安排到宿豫区人民检察院挂职副检察长,她利用“职务之便”,带领未检部门干警边试边行,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建成了“七彩藤”未成年人司法服务中心,并于2019年8月1日正式启动运营。 “主要就是将与未成年人案件办理有关的社会调查、心理疏导、帮教矫治等工作‘集合’起来,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门的人做,将涉罪未成年人或被害人的保护救助工作更好地开展起来,共同呵护祖国的未来。”沈晓明说。

  为了节约司法资源,拓宽线索搜集渠道,她还牵头研发了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服务中心云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与web端接收法治课、法治基地等预约,线下实体平台转处分流相关犯罪预防和被害预防工作,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受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侵害案件的线索举报。高效普法、精准普法,获得了最高检的点名表扬。

  

  这是沈晓明借助信息化拓宽保护渠道的一次新尝试。

  “一则孩子疑似被家暴的图片在朋友圈疯狂转发,我们云平台接到举报后,我们立即联系公安,市、区两级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同时通过七彩藤未成年人司法服务中心,委托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疏导,及时安置被害人,并联合妇联对被害人父亲开展强制亲职教育。因为跟进及时,修复了父子关系,该案最后入选省院典型案例。”

  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全市建成4个线下未成年人司法服务平台,先后启动“雨后彩虹”等6个心理矫治项目,组建宿迁市未成年人司法社工库,培育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社工及志愿者200多名,社会组织5个。

  未成年人不诉率、附条件不起诉率、未成年被害人救助率、涉罪未成年人帮教率在全省领先,相关做法在全国新时代未成年人专业化司法保护专题研讨会和全省未检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发言,被最高检、省委办等转发10余次。该项目还获评宿迁市第四届十大法治事件和宿迁市政法领域首届改革创新十大项目,被市委列为2020年重点改革项目,被纳入《宿迁市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并纳入全市高质量目标考核。

  “其实最让我觉得有价值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向我们反映情况,越来越多的保护力量主动联系我们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沈晓明自豪地说着。

  2020年8月,最高检、团中央、首都师范法学召开了《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国家标准》选取7个省13个地区开展试点,宿迁再次成为试点地区之一。“国家标准”宿迁实践继续向前迈进。

  一种态度,一个方向

  让专业保护成为“监护”标准

  “干一行,爱一行,是工作的态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处事的态度。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活的辜负,是生活的态度。”她平静而坚定地说。

  很多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家庭监护缺失是主要原因,国家成了他们当然的“监护人”。她说,未检检察官履行‘监护人’职责时,要有态度,有能力,有方法,才能提供专业司法保护。

  她坚持“宠而不溺”,用心办好每一件涉未成年人案件。2017年以来,她指导或办理5起案件入选最高检、省院典型(公告)案例,最高检优秀检察建议、最高法典型案例、最高检指导案例,是她“宽容不纵容”办案理念的最好证明。

  她坚信“专业为王”,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办案之余,她考了心理咨询师证和社工证,牵头组建了未检“匠星”创造营,也成为全省未检业务能手和全省政法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她撰写的调研文章获中国检察学研究年会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委员会论文征集一等奖。

  她坚持“防重于治”,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她是苏州外国语学院法治副校长,牵头成立“七色光”巡讲团,开展进校园专题巡讲活动30余次。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校园欺凌问题,促成市委政法委牵头公安、教育等多家单位召开专题会议推进校园欺凌政治工作,并推动市综治办、市教育局等9家单位开展专项行动。市检察院因此被高检院表彰为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表现突出单位,她个人也被荣记二等功。

  “最喜欢听《风吹过的街道》,最喜欢村上春树和亦舒,最喜欢跑步时候自由自在,我最想的是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监护人’,守护着孩子们五颜六色的梦,追逐着丰富多彩的生活,一切正当时,一切刚刚好.....”她对未来充满期待。

作者:  编辑: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