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三部门发文:乡村消费再迎新机遇 县域商业体系如何完善?
2021-08-16 10:00:00  来源:人民日报

  乡村消费再迎新机遇。近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17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年均新增农村网商(店)100万家,培育30个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经营农产品的公益性市场地市级覆盖率从40%提高到60%。

  县域商业体系如何完善?有哪些薄弱环节需要着重提升?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带动乡村消费?记者进行了采访。

  完善商业设施,让农民消费更方便

  面积从200多平方米扩大到近1000平方米,品种增加了瓜果蔬菜、日用品,“这两年,顾客越来越多,生意红红火火,年销售额有500多万元。”山东省平度市新河镇佳家乐超市总经理任鹏辉说。

  新河镇小灰埠村村民顾立英是超市的常客,“就拿买菜来说,过去5天才能赶一次集市。现在超市离我家就只有1公里,啥时候缺啥时候买,能吃个新鲜菜。”

  “村民消费理念变了,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咱超市也得跟着升级。端午节的时候,我们推出手工粽,一下子卖出去1000多个。”任鹏辉说。在新河镇,像佳家乐规模大小的超市有3家。

  平度以城区为中心,着力打造布局合理的商业网点,并根据人口密度、交通布局等,县级改造一批、乡镇新建一批、村级提升一批,不断织密县乡村商业网点,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便捷消费。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村商业体系不断完善,在改善农民生活、扩大内需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量达9.2亿吨,覆盖城乡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但也存在网点分布不合理、设施有待提升等短板。”

  因地制宜,完善县乡村三级商业设施。“县乡村要立足自身特点,做好功能分工。”李国祥介绍,县城人口密集、货物聚集,应着重改造提升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增强县城综合商业服务能力;乡镇可发挥节点功能,建设乡镇商贸中心,推动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向周边农村拓展服务。

  “农民人口分散,可按照宜小则小、宜大则大的原则,改造农村小卖部等传统网点,建设新型乡村便利店、便民服务点等,规范经营,解决农民基本消费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表示。

  “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完善县乡村三级商业设施,可以进一步激发农民消费潜力,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李国祥说。

  畅通城乡双向循环,让产品进城入村

  县域一头连着城镇,一头连着乡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关键要加快补上短板,让农产品“飞”出大山,让工业品“走”进农家,畅通城乡双向循环。

  在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山是石头山,路拐十八弯。当地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让曾经藏在大山里的中药材、食用菌等,搭上互联网快车,不少还成了网红产品。“电商不仅解决了销路,更打响了知名度,有力地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为当地脱贫作出了积极贡献。”宕昌县电子商务中心主任胡东鹏介绍。

  “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需要电商发展再提速、质量再提升。接下来,关键要补上农村物流短板,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的村子能够收发快递。”胡东鹏说。

  农村物流短板如何补?“先要完善仓储、运输、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此外,还要在降低物流成本上下功夫。各地可探索推动邮政、快递、物流企业开展市场化合作,实现统一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和揽件。”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赵翠萍说。

  一系列政策发力,让农村物流更畅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国家邮政局进一步健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去年农村地区累计收投包裹超过300亿件,带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出村进城超过1.5万亿元。商务部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做到快递网点在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打通工业品下沉通道,让城乡居民共享优质消费产品,也是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

  当前,农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2020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5.3万亿元,增速连续8年快于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分别比2015年增长了35.1%、58.3%。

  胡东鹏说,“不少农民都在网上买农资、日用品。在宕昌,农村快递数量已经超过了县城快递数量。”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农民消费向追求品质转变。各地应该鼓励企业主动开拓农村市场,提供更多适合农民、贴合农民的产品,以优质的供给激发旺盛的需求。”郑风田说。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制造业和生活服务业大国,我们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提供适合农村的优质商品和服务。接下来,要引导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向农村延伸营销网络。

  餐桌连起田头,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近日,在河北省无极县七汲镇,一场蔬菜产销对接会举办。政府部门、商超代表和农民坐在一起,面对面谈供需、签订单。

  “政府牵线搭桥,蔬菜卖得更好了。”无极县绿野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书宾说,“我们与大型商超建立合作,每日蔬菜销量在30万斤左右。”

  “农村有优质货源,商超有稳定销路,购销合同、订单生产等方式,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把农业生产主体纳入了县域商业体系中,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损耗,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李国祥说。

  产销对接,促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为了满足商超对品质的要求,我们推广标准化种植,减少化肥使用量。接下来,合作社打算引进优良品种,改善土壤品质,提供更多绿色有机的蔬菜。”张书宾说。

  车间连田间,餐桌连田头。农业农村部积极推进现代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发展。截至目前,获得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约5.5万个,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6年维持在97%以上。

  产销对接,关键要建立紧密联结机制。赵翠萍建议,各地可立足资源优势,开展区域产销协作。龙头企业可充分发挥在资金、市场上的优势,通过建立“商超+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方式,搭建多样化的对接平台,建立产销对接长效机制。

  李国祥认为,接下来,各地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通生产和消费,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夯实乡村产业基础;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多元的优质供给,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记者 王浩)

作者:  编辑:王子钰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