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宽桥(右)与同事回访钢管堆场拆除后的鸡头米田
办案时,他“管得宽”“想得多”。工作之余,他爱思考、爱分享,是单位的“演说家”。
从检9年,从事公益诉讼检察4年,他就是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毛宽桥。
“二次创业”
2017年,毛宽桥从当时的反渎局转岗到民行科(也负责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老科长张春玲交代他这是“二次创业”。因为在老科长看来,反渎工作与民行等检察业务是有一些共通点的,业务知识不能局限于某一部门法。果然,毛宽桥办成的第一起颇有影响力的“堆场变水田”公益诉讼案,就与反渎工作经历相关。
2017年3月,涉案人龚某非法占用农用地81亩,违规改造成了钢管堆场出租。龚某案发被羁押后,其家人只整改了自用的20余亩地,租出去的部分地块未整改。
受损的土地由谁来复垦?“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去打破僵局,30余户承租户辩解承租时不知晓土地性质,若拿不到赔偿,决不拆除地上违建。”毛宽桥告诉记者,在向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的同时,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会同国土部门和村镇工作人员多次去30余户租客家中释法说理,镇政府也将《检察建议书》制成公示牌放置在现场,表明推动整改的决心。
“大家开始都有侥幸心理,认为‘人抓事了’,没想到检察院会一追到底。”最终,租客们同意配合拆除违建。如今,钢管堆场早已变成了鸡头米田,绿油油的莲叶映入眼底,颗颗饱满的鸡头米散发着阵阵清香。
毛宽桥说:“公益诉讼办案要注重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如果说反渎是事后监督,那公益诉讼就是事前、事中监督,一开始会有行政机关和群众不理解,但意识到检察机关是为了协同解决问题,也都支持我们工作!”
文物情缘
毛宽桥平时爱读书,尤爱读史书。女儿熟睡后、上下班途中都是他读史、听书的时间。作为一名“历史发烧友”,他从未想过自己的工作会与历史文化保护结缘。
2019年,吴中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盗墓案,被盗的是明朝礼部尚书董份的墓志铭,但被盗两年后,文保单位和属地政府才察觉,毛宽桥及团队意识到古墓葬的保护存在疏漏。
“如何掌握古墓葬一手保护资料,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难题。”毛宽桥告诉记者,“古墓葬大都位于偏僻的山野树林中,寻访难度大,经常面临‘无图索骥’的困境,所幸一路上遇到很多热心群众带路。”
两次“奇遇”让毛宽桥坚定了探索的步伐。第一次是在陆巷古村,偶遇一位全家几代人都在保护王鏊(明代名臣、唐伯虎老师)墓的大叔;第二次是他无意在杂草丛中,找到破败不堪的金圣叹(明代文学家、文学批评家)墓,发现墓前放着祭拜的酒瓶。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检察公益诉讼正契合了人民群众对保护文物的所思所求。
火一般的夏日,他和同事进行了3个多月的田野调查。在剖析古墓葬保护不力的内在原因后,吴中区检察院向区文物局等6家单位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推动相关行政机关陆续完成拆除违章建筑、修葺标识标牌、安装监控设备等一系列整改举措。董份、王鏊等先贤的墓地陆续得以修缮。
但省级文保单位韩世忠祠堂的保护问题,成了他的“心病”。多年前朱某占有韩世忠祠堂违章搭建盆景园和鸽棚,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查处。随后,该院提起苏州市首例文物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毛宽桥作为承办人出席庭审,法院判决确认行政机关不作为属于违法。2020年7月,区文物局、镇政府积极采取举措,拆除祠堂内违章建筑。
亲历性办案
“为弄清楚外卖平台骑手的健康证审核问题,他注册兼职骑手;为搞明白牙科诊所医疗废水的排放渠道,他就去诊所看牙!”毛宽桥的助理张谈告诉记者,做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不能坐堂办案,要亲自去探、亲自去看,这是毛宽桥对自己的一贯要求。
今年1月,该院接到线索,某古玩城开发商擅自把地下停车位改成仓库,堆放高度白酒等易燃物品。毛宽桥就和张谈装扮成顾客,开展实地探访。
“停车场内确实有多处加盖的仓库,但是仓库门紧闭,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从外面根本看不出任何异常之处。”张谈回忆道。
正当大家毫无头绪之时,仓库附近“战时封堵”的字样引起了毛宽桥的注意,这意味着该处违建并不是简单的安全隐患,而是涉嫌侵占人防工程。从城建档案馆调出的项目建筑工程图,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怀疑。于是,该院决定对开发商侵占人防工程开展调查。
2020年11月27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以地方立法形式,正式授权检察机关可以进入涉案场所开展自行调查核实,但如何规范有序开展调查,没有先例可循。毛宽桥与同事加班加点,率先制定了《进入涉案场所操作规范》,并得到了古玩城开发商的配合。通过进入涉案场所调查后发现,违建面积达250多平方米,堆满了数百箱高度白酒等杂物,且该违建仓库已存在多年。随即,吴中区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成功推动人防工程整改。
他爱思考,也爱分享。在吴检PLUS演说会上,他是上台次数最多的检察官。4年来,在检察公益保护这条路上,他行之愈宽,愈行愈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