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检察院以相城全力推进数字化发展为契机,聚焦数字标杆经济产业,厚植“群策群力、融心融智、赋新赋能”文化底蕴,集全院之力打造“数字经济检察IP”文化品牌,护航数字经济行稳致远。
时间回到2021年初,当时“数字经济检察IP”品牌还在筹备中。按照惯例,经济类案件往往由第二检察部办理,但数字经济案件复杂多样,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又广泛涉及四大检察各个业务,应该如何理清头绪,又应该从何着手?
秉持着“人才为本、群策群力”的理念,“护航数字经济检察办案团队”应运而生。团队汇聚了来自不同部门的7名业务骨干,共同承担数字经济领域案件办理、调查研究、机制创新等工作,他们被戏称为“数字合伙人”,平时大家独当一面,在各自部门攻坚克难,遇见大案要案时,汇聚众智集中办理,互相配合,“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每办一起案件,就是对一个新领域的研究、梳理和学习,在不断总结中,该院又出台了《涉数字经济案件工作流程指引》,并向侦查机关制发《涉虚拟货币案件侦查指引》,明确侦查重点、破解侦查难题,为数字经济领域案件受理、分配、办理、成果转化等提供全链条指引,推动公检法协同研究虚拟货币新型犯罪案件,提升打击精准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履职质效,该院又将“数字经济·检察赋能”作为重点项目,积极推动机关党组织书记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以党建引领助力能动履职。
“进入办案团队后,我最先接触的是一起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案件。”说起那时的情况,检察官刘凤琪记忆犹新,当时有市民反映,自己看房时发现售楼处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能够识别、储存消费者人脸信息。
检察官多方走访、调研,从人脸识别系统出发,逐渐将范围延伸至医疗卫生、消费服务、政务公开等个人信息保护的诸多领域,由此开启了一场如火如荼的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专项行动。
“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无序滥用,是数字经济发展下一些新问题的缩影。”检察官介绍。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必然在社会治理、法治建设方面引发许多新的问题,必须针对性地予以规范,为产业发展清除障碍。
深挖“数字经济检察IP”的文化内涵,该院酝酿出“止于至善”与“良法善治”两大理念。一方面,坚持能动履职,以求极致精神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实现至善至美,护航数字产业平稳运行。另一方面,坚持以“良法”促“善治”,围绕数字经济领域新兴产业加强调研,深入探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积极提出立法建议、参与立法筹备,为产业发展营造更加优质的法治环境及营商文化。
不久前,该院护航数字经济的相关做法,成功入选第二批全省基层检察院建设典型事例。
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新与旧交互碰撞的过程。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为大数据法律监督提供了更多新场景,给该院的法治文化建设赋予更多创新底色。
依托相城区获批创建全国首个区块链发展先导区核心发展区的资源优势,该院创新研发“监管链”智慧平台,以区块链技术对社区矫正、不起诉非刑罚处罚、未成年人帮教等工作一链通管、精准监督。
聚焦检察业务数据质量管理的痛点、难点,该院又自主研发“苏查查”数智监管系统,让检察业务数据更加客观真实反映工作情况,准确服务科学决策。
同时,着眼深化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开发智慧量刑监督系统“量刑小嘟”,让量刑接受“阳光监督”。大数据的加持,让规范司法成为每一名办案人员绕不过去的门槛,由此,人民群众也更加放心。
“我们会更加重视数字经济时代群众法律需求,通过数字化场景讲好检察故事,全力营造崇尚法治的文化氛围,护航数字经济行稳致远。”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寿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