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江都检察公众号特开设“学习贯彻二十大•干警诉心声”专栏,刊登本院干警的学习心得及体会,以不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落地见效。
今天刊登的是第二检察部王智《新征程中,青年人应当主动作为》。
《挪威的森林》中是这样给“努力”定义的:所谓努力,指的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也就是说,“努力”其实包括两个基本的因素:1.目的性;2.主动性。一切努力的背后,都是对自我要求的提升,是由使命感来驱动的。其实,这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主动作为”,与之相对的,则是被环境所裹挟着重复劳动的“被动工作”。
对于“主动作为”和“被动工作”产生初步的认识,源自研究生时期一篇论文的写作。这篇论文的主题是竞争法项下的内容,探讨的是生产商在面临展厅现象(消费者线上线下比价)的时候选择通过控制下游经销商的价格来应对商业危机是否需要反垄断法介入进行规制。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也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一篇论文的产出,如果只是机械、被动的重复前人的观点,那么一定是毫无价值的,只有在大量的汲取之后,主动的思考创新,经过数遍的精心打磨,方才有可能输出一篇有质量的佳作。
论文如此,工作亦复如是。去年考入检察院后,面对纷繁复杂的业务和综合工作,我对于“被动工作”和“主动作为”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所在的第二检察部制发的关于粮食购销监管问题的检察建议先后入选省院专刊和优秀法律文书,身为参与者的一员与有荣焉,但是在高兴的同时,我的内心也是惭愧的。因为这篇检察建议的参评最初是研究室的同事报给身为内勤的我,彼时的我缺乏主动作为的心态,只是把它作为内勤工作中日常需要申报的众多材料中的一份,没有多加思考,只是按照基本格式写完就交了上去。所幸的是,检察长从这篇草稿中看出了这份检察建议的价值,她第一时间将科室主任和我们都叫到了办公室,给出了具体详实的修改意见,在科室同事的共同努力及检察长的认真修改下,这篇检察建议方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
那么,主动作为和被动工作到底如何区分,如何取舍?其实,被动工作的本质,正是“囚徒困境”,因为被动工作而导致内卷,处于内卷中的每个人,都如同囚徒在困境中,没有其他的选择,内卷下,每个人都在做着零和甚至负和的博弈,非常痛苦。
如何解决上述难题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新征程中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这就给我们如何打破重围,避免内卷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破局思维”非常重要,所谓破局,就需要改变自己“被动工作”的心态,停止因为被环境裹挟而重复的无意义的劳动,转身选择“主动工作,顺势破局”的努力。无论是苦练内功,做一个专业上的行家,还是外修表达,做一个社交中的牛人,“主动作为”所带来的自我突破,和沉溺于“被动内卷”所引发的精神内耗相比,前者的快乐和满足感是后者远远赶不上的。
进入江检已经一年,于我而言这一年过得很快,也很充实,主动作为的工作理念也日益深入我的工作习惯。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不仅仅把自己当成助理简单的完成审查报告,而是在案件定性、证据审查上更加细致,再走半步;在信息宣传以及理论研究的写作上提高目标,积极撰写。还记得刚进院,领导问我希望成为一名怎样的检察人,我当时的答案是成为一名温暖且专业的检察人。如今,我的答案依然没有改变。而这个目标,只有通过主动作为方才能达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在新征程的路上,主动作为,阔步向前。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来时的路,但是从此时此处开始,不同的心态和行为的选择,却可以决定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