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危险废物类案件存在一个重大隐患,就是企业不如实申报危险废物转移量,部分危废未按照生态环境部门要求如实填写危险废物转移单,导致去向不明、污染环境,这也是环保部门监管危废的痛点。而现在我们借助危险废物处置监督平台的力量,可以精准地测算出企业的危废产生量,有效解决了企业不如实申报的问题,办理案件有了一双‘火眼金睛’。”江苏省宜兴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负责人郑添隆介绍说。
说起这双“火眼金睛”,还得从2022年6月说起。为了在污染发生前就阻隔危险废物对环境造成的损害风险,实现从源头上减少危废类案件,宜兴市检察院自主研发了全国首个“危险废物处置监督平台”。
该平台主要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部门联动获取税务、工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行政机关数据,经专家论证溯源危险废物产生前原始形态,将经营主体所需特定危废原始形态数据导入自主构建的危废监督模型,计算出合理的产废数量,再与合法转移危废的数量进行碰撞比对。如果两者差额超过设定阈值,即表明该特定经营主体可能存在非法处置危废的线索,系统将报警推送,并通过区块链技术自动将特定数据固定留证。办案人员根据推送线索到涉案企业实地调查核实,来确定企业是否存在非法处置危废行为。
2022年10月,该平台自动推送显示辖区内两家汽车4S店废机油危废处置存在风险。办案团队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发现系统显示自2019年以来,两家公司共购进机油32.3万升,经危废监督模型推算应至少产生近230吨废机油,但根据企业申报量,产生的废机油合理合法处置量为204.67吨,存在约25吨废机油去向不明,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2022年11月,该院立案并对两家公司实地调查,现场核实废机油库存量、结合计算出的应转移量和申报处置量,最终确定两家公司非法处置危废数量为23吨。
数额确定后,宜兴检察院委托领域内专家论证并出具环境污染损害咨询意见,确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数额,拟按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在案件办理中,企业提出能否酌情处理。办案团队考虑到当时严峻的经济环境,需要慎重选择办案方式和作出司法决定,防止“办了案子、垮了厂子”。最终,该院经研究,决定以磋商方式办理此案,目前涉案两家公司已主动支付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共计20万元。
据悉,该平台以常见危险废物种类为基础,并不断扩展监督范围和行业,根据税务、工商等部门数据计算出进货量,并通过危废监督模型推算出特定经营主体危废预计产生量,自动与合法处置数据比对。同时,针对部分企业未纳入生态环境部门监管问题,该平台通过沙漏原理,根据不同行业企业名录、环保监管企业名录和税收开票情况,筛选出尚未纳入生态环境部门危险废物动态管理系统企业,向生态环境部门提示预警。
该平台能实现全流程数据自动抓取、实时可视化呈现、异常数据自动预警推送,投入使用后共推送危废风险线索56条,经办案团队逐一核实,又深挖价值线索49条,并通过部门联动向生态环境部门移送13条生态环境损害线索,做到危险废物类环境污染案件线索的“保质保量”。经核实,生态环境部门目前通过该平台移送线索办理案件8件。
该平台运行以来,提升了辖区内企业对于合法处置危废必要性的认识,企业不如实申报产废数额的问题得到明显遏制,以往危废案件需要在污染实际发生后才被发现的情况也明显减少,做到了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节约了修复成本,保护了青山绿水。
今年,宜兴检察院将对该平台1.0版本进行迭代升级,分批次地不断扩展危废监督种类,逐步提升数据模型的动态处理能力,真正做到全方位多层次高准度监管,以检察大数据助力构建危险废物类公益诉讼案件监督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