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强支撑 提质量 求实效 江阴市检察院交出行政公益诉讼“硬核”答卷
2023-05-10 09:39: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自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以来,江苏省江阴市检察院共立案692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件,清理垃圾固废1600余吨,复垦耕地百余亩,1个案例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3个案例入选省院典型案例……”这是江阴市检察院交出的行政公益诉讼“成绩单”。在基础支撑上求创新、在案件办理上求质量、在监督实效上求突破,成为江阴检察院推动行政公益诉讼高质量发展的三把“密钥”。

多维聚力 基础支撑立起来

强大的公益保护合力,离不开机制的创新驱动。江阴市检察院主动加强与行政机关信息联动,联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府检联动”工作的意见》,与32家单位建立沟通会商、信息共享、支持保障、普法联动等协作模式,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公共利益协同保护等机制。江阴市政府和江阴市检察院就推进平安建设、保障绿色发展、促进依法行政等方面,制定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细化工作安排和要求,形成清单化、闭环式工作落实机制。

“作为一名‘益心为公’志愿者,既要当好‘情报员’,又要当好‘技术员’。”在江阴市检察院“携手‘益心为公’ 共护乡村振兴”检察开放日和“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聘任仪式上,律师徐雪峰对自己的“志愿者”身份格外自豪,“我们的图片线索,有助于迅速固定证据,将为问题的解决奠定重要基础。”

作为办案辅助“智囊团”的一员,徐雪峰与其他30余名志愿者一道,已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损害修复以及国有资产监管等方面,为30余件公益诉讼案件提供帮助。这其中,不乏专家学者、专职律师、有法律背景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借助这些“智囊团”,江阴市检察院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专业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在政策与人才加持的基础上,办案也已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江阴市检察院自行研发的“智慧公益诉讼平台”可实现公益损害线索实时抓取、智能研判,自运行以来共推送有价值线索450余条,开展损害防控280余次。而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基层检察机关生态环保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心,累计开展快速检测480余次,为230余条线索提供数据支撑。

全链发力 办案质量硬起来

调查上因案施策,监督中“一竿到底”,加上属地政府的支持,经过诉前磋商,多方合力,江阴市检察院办案中全链条发力,牵头祛除了侵占长江岸线达10年之久的生态顽疾。

多年前,某船舶公司租赁江滩后非法填滩建码头,尽管码头及堆场在各职能部门作出罚款、责令限期拆除等行政处罚后全部拆除,但非法填滩形成的150亩码头区域一直存在,影响长江航道安全和防洪工作开展,长江岸线未能恢复原状。

发现线索后,经过现场取证、收集书证、无人机全面勘验和水质快速检测,检察机关成功夯实了150亩江滩被非法填埋的证据链。5次部门联动会议、13份整治工程资料、每2周赴1次现场、无人机持续跟踪整改、快速检测中心严密检测……厘清各部门监管责任后,检察机关“一竿到底”,做深监督,紧盯整改,最终,24.2万立方米土石方被移除,500立方米的钢筋砼构建被拆掉,150亩江滩顺利恢复,长江岸线再“焕”青绿,清澈安澜的江水在锦绣山河的画卷中再度舒展。这起案例成功入选最高检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典型案例。

监督“一竿到底”是江阴市检察院多年坚持的“习惯”。公益诉讼部门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后,将派专人同步跟进监督,确保“件件有回复,条条有落实”。截至目前,江阴市检察院累计推动行政机关开展非标电动车、预包装食品标识等专项治理30余次。

“1+N”蓄力 监督效能动起来

拆迁安置房已出租转让,物业补贴照拿?依托“公益诉讼+审计”机制,江阴市检察院发现本市某地对辖区内已转让的拆迁安置房物业补贴款未进行定期核减后,敏锐感到这可能涉及国有财产流失,经进一步了解后依法对上述问题进行立案调查,并依法向全市乡镇、街道办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全面摸排辖区范围内拆迁安置房出租或转让情况,统计核算具体面积,并在发放物业补贴时予以核减,严防国有财产流失。最终,在全市摸排梳理发现类似问题14个,督促追回拆迁安置房物业补贴658万余元。依托上述“公益诉讼+审计”机制,江阴市检察院获取国有资产管理、财政补贴使用、土地闲置等涉公益损害线索20余条。

“让数据‘跑腿’,用效率说话”。借助“公益诉讼+数据”的力量,江阴市检察院主动与行政机关沟通,通过调取近年来港口、码头污染物上岸数据等,经比对分析,发现涉船舶污染相关线索,并推动开展专项整治。

“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发挥“公益诉讼+调研”作用,在深度调研办案中发现公益损害问题后,以情况反映、研判报告等形式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针对土地非诉行政执行案件裁执分离机制不健全问题,向市政府报送研判报告,推动出台《土地非诉行政执行案件“裁执分离”工作实施办法》,统一标准、明确职责,以“我管”促“都管”,让行政治理不再“真空”。

作者:玄晓霞 郎建强  编辑:绪研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