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常熟市检察院创新普法形式 让法治宣传“走新”又“走心”
2024-07-05 09:25:00  来源:新华日报

“这种普法形式很新颖,既是艺术盛宴,也是普法大餐,让我们普通群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法律知识。”近日,由江苏省常熟市检察院联合苏州市常熟生态环境局联合创作的生态法治文化评弹作品《法韵长江美,绿泽生态城》在常熟铜官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公益修复基地首演。

该作品改编自一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真实案例。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常熟市某针织公司通过将河水管道接入排污管道、对废水进行稀释的方式,干扰COD在线检测仪正常检测。2021年5月,该公司又通过在气浮池私接管道的方式,将未经处理完成的废水直接排入外环境,涉嫌污染环境罪,常熟市检察院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立案审查。为使生态环境得到及时修复,常熟市检察院会同生态环境局推动属地政府与该企业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由企业承担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133万余元,用于修复受损的环境。2023年10月,该案入选最高检、公安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依法严惩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犯罪典型案例。

“将典型案例通过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评话作品形式展现给群众,是我们创新普法方式的有益探索。”常熟市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胡慧萍介绍,执法、司法机关此前进行案例宣讲时会涉及许多专业词汇,群众不爱听也听不懂,往往是“普法者讲得眉飞色舞,群众听得一知半解”,普法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这也是该院选择“用评弹讲案例”普法形式最初的想法来源。苏州评弹历史悠久,历经200余年不衰,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并且列于“曲艺类”项目的首位,它受众广泛,在苏、浙、沪一带很是流行。

办好案件是基础,但如何结合地方特色将案例打造成“教科书”也是胡慧萍一直思考的问题。常熟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梳理了近年来办理过的案件,发现最典型、最具普法意义的是这起与苏州市常熟生态环境局共同办理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案件,且案件有一显著特点“接地气”。“‘接地气’的案件我们也想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宣传,评弹讲案例能寓教于乐,融学于趣,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律知识的熏陶。”苏州市常熟生态环境局执法局副局长法晓红说道。

据了解,首演当天常熟市文化艺术中心两位专业演员形象生动地再现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及当事人承担法律后果的过程,吸引了400多名群众驻足观看,收到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

作者:金梦晰 王睿智  编辑:王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