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高正:当好“全科型”检察官
2024-07-26 08:55:00  来源:检察日报

高正带领办案团队抽丝剥茧分析案情。

高正(右一)多次带队走访调查填埋垃圾情况。

高正与检察事业并肩同行32年,始终坚守在办案一线,每天在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来回切换,乐此不疲。凭借丰硕的工作成果,2023年12月,高正被最高检授予个人一等功。

“‘躺平’不是我的姿态,我还能再‘卷’几年!”在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检察院先进事迹宣讲会现场上,55岁的高正发言风趣幽默却掷地有声。

高正,现任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检察院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从自侦到刑检,再到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他与检察事业并肩同行了32年,始终坚守在办案一线,当好“全科型”检察官。在高正看来,多年经验的传承、年轻后辈的成长,都让他感到重任在肩,无法抽身离开。就这样,高正依然每天在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来回切换,乐此不疲。凭借丰硕的工作成果,2023年12月,高正被最高检授予个人一等功。

“只要问题没解决,就要一跟到底”

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与百姓利益紧密相关。特别是公益诉讼案件,只要问题没解决,往往更需要耐心、专注地长期推进。

2021年1月11日,有人在当地网络论坛举报称,渣土车每天深夜开进村里倾倒垃圾,已持续两个月之久。高正看到这条信息后,当天下午便带领办案组赶赴现场调查。

那是一片占地20余亩的农用地,目之所及处,都覆盖了一层黄土,并无垃圾倾倒痕迹。村民小组组长拿出一份建筑垃圾消纳协议振振有词,称村里正在修路,填埋的建筑垃圾是用作铺路的建材,不仅没有污染,反而是时下流行的资源再利用方式。

消纳协议上盖满红章,显然已通过层层审批,而后续出炉的环境检测报告也显示,土壤的各项指标正常,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但空气中不时飘来的异味,让高正绷紧了神经。

高正“过筛式”核对所有涉案材料,再次“突袭”现场。他发现,土壤检测报告上的6处采样点,现场黄土的覆盖厚度已超过1米,而报告上记载的采样深度仅为20厘米。在高正的一再坚持下,土壤检测重新启动,结果出现反转,多项指标严重超标,21.5亩耕地下,居然填埋了5万余吨垃圾。钟楼区检察院当即向行政部门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

巨量垃圾从何而来?高正团队没有停止调查的脚步,历时两年,推动刑事、民事一案双查。最终,以修路为名填埋垃圾并从中牟利的张某等5人被以污染环境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95名参与运输垃圾的驾驶员被移送常州市检察院追究相应的民事责任,以弥补受损的社会公共利益。

针对案件背后的垃圾处置问题,高正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报告,提出应对建筑垃圾进行全过程监管等建议。这份建议在2023年钟楼区两会上被转化为政协提案。同年6月,该建议的大部分内容被新出台的《常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吸收,并推动国土部门开展专项检查,整改违法用地400余亩。

“检察监督挽回的是群众对司法的信任”

虚假诉讼,因其隐蔽性强等特点,一直是民事检察工作中的“老大难”。5年来,高正和他的团队共办理39件虚假诉讼案件,涉案金额达4800余万元。于细节处见真章,这是高正总能发现案件线索、深挖案件真相的法宝。

2020年,高正办理了一起“以家人之名”自导自演的连环虚假诉讼案。许某发现丈夫与他人育有一女,便以丈夫婚内出轨起诉离婚。但丈夫声称冤枉,许某指认的情人其实是他弟弟的女友,孩子是弟弟的私生女。对此,弟弟不仅满口承认,还拿出了一份因争夺抚养权而由法院出具的调解书,从法律上坐实了孩子是弟弟和女友的。许某起诉丈夫出轨的离婚案败诉。

此后,许某又发现丈夫曾为这对母女花82万元买房,房产登记在女方名下。许某随即起诉女方返还夫妻共同财产。尽管这次许某胜诉,但没过几天,丈夫的弟弟就拿着法院调解书找了过来,声称其兄拖欠工资99万元。一来二去,两家债务抵销,房款非但要不回来,许某还得倒贴十几万元。

得到案件线索后,高正及时调取文书,发现子女抚养和劳务合同两起纠纷在庭审时没有任何争议和抗辩,当天便以调解方式结了案。经验和直觉告诉他,这有可能是一起虚假诉讼连环案。

这类案件,当事人之间极易达成攻守同盟,如果贸然出击,反而会打草惊蛇。于是,高正带领办案组展开3个月的外围秘密初查,诸多疑点也随之浮出水面:哥哥说房子是买给弟弟两口子的,可为何只登记在女方一人名下?高正还发现,弟弟还是哥哥离婚诉讼的代理人,前脚刚帮哥哥打赢官司,后脚又为何把哥哥告上法庭?

到底谁才是孩子的生父?高正认为,这是本案的突破口。虚假诉讼案件刑事民事交叉,查处难度大。线索移送至公安机关后,高正凭借多岗位历练的丰富经验,与公安干警就案件侦查取证工作进行反复会商,确定了“以DNA鉴定为支点,内外结合突破口供”的侦查方案,并在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全程引导侦查取证,最终瓦解了三人的攻守同盟——两个民事诉讼均由哥哥和情人一手炮制,“工具人”弟弟委曲求全参与其中,而目的就是为哥哥“洗白”。

案件迎来巨大反转。高正至今仍清晰记得,许某拿到房款那天,送来一面锦旗。她说:“命运对我不公平,但法律,公平!”

“那一刻,你便明白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高正说,“我们通过检察监督所挽回的,不仅是被害人的经济损失,更有群众对司法的信任。”

“我带着他们成长,他们也推着我前行”

在高正的身后,是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3周岁的年轻队伍。他希望年轻人能跟上他的步伐,但他更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学习与阅读便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

在带队办理一起大运河水污染案时,高正就曾遇到取证难题——企业擅长打游击,且运河水川流不息,一时很难固定偷排的证据。

高正通过阅读大量案例文献,创新推出“群众举报+快速反应”联动机制,明确在接到群众举报后,检察、环保、检测公司人员三方必须于30分钟内抵达现场,成功破解了偷排污水的取证难题。该做法被江苏省检察院认可并在全省推广。

始终保持学习的习惯,不仅是高正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团队青年干警的期许。每办一个案件,高正都会组织集体研究案情,引导大家从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个角度进行剖析,培养“四大检察”的“全科医生”。而每办完一个案件,他也总是趁热打铁开设小课堂,带领团队复盘办案得失,探讨前沿课题。群策群力打造的沉浸式案例研讨课堂获评全国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

近年来,高正还“解锁”了一些新身份——两次带领团队人员代表常州参加江苏省办案故事讲述活动,依托真实案件创作拍摄了4部“爆款”微电影。“相较于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还很‘年轻’,需要通过宣传,赢得更多层面、更多群众的认同与支持。最关键的,这也是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良好契机。”高正说。

2022年,高正带领的团队获评江苏省检察机关优秀办案团队。“我带着他们成长,他们也推着我前行,延续着一代代检察人的薪火传承。”高正说。

作者:卢志坚 黄敏  编辑:王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