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联动多方力量,搭建了社会化帮教支持体系……”1月8日,张家港市“两会”召开期间,针对市人大代表、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主任朱建峰等多名代表提出的“加强对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工作”建议,江苏省张家港市检察院当天进行了书面答复,并表示将不断优化矫治流程,提升帮教水平,助力罪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这已经不是代表委员首次关注该项工作,2023年1月,“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项目入选该市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张家港市检察院以此为契机,通过搭建信息筛查、联动协作、融合履职,加强与公安、教育等职能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的协作配合,努力构建多元化、精细化的社会观护体系,助力罪错未成年人回归家庭、回归校园、回归社会。
“目前,我们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多类型观护基地,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低门槛、多门类的职业技能培训。”该院检委会专职委员王友艳介绍,已经根据帮教需求,先后在乐余镇永利村建立“志愿服务”型工作体验观护基地,在佳成职业技术学校、新起点培训学校建立“技能培训”型观护基地,在张家港市消防救援局建立“行为矫正”型观护基地,在张家港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建立“诉讼保障”型观护基地等4类基地。
依托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数字监督模型,该院坚持精准帮扶与依法惩治并重,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帮教的同时,还推动公安机关每月筛选确定具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名单,与张家港市益童社会服务发展中心联合开展帮教,通过送入观护基地参加职业体验、志愿劳动等方式,开展个性化、多样化的帮教活动,最大限度挽救罪错未成年人。
2023年10月,张家港市消防救援局观护基地迎来了第一批“充电少年”。
小陈曾因盗窃被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经分析发现他对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没有清晰的认知,法治意识淡薄且存在侥幸心理,存在不良习性,没有职业规划;小王则存在盗窃等严重不良行为,但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在被监督模型推送线索后,经矫治教育了解到其价值体系不健全、有职业规划但缺乏尝试动力等情况。
结合二人情况,检察官与民警、社工讨论决定,通过对接消防救援局观护基地,通过体能训练、思想教育等,零距离感受消防救援队伍的精神面貌,强化认知干预和行为矫正,改善二人的不良行为。
“经过训练,我认识了种类齐全的消防车。军姿训练真是个枯燥乏味的练习,但是消防员每天都要训练。”“当我扛着30斤的装备爬到四楼,我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好在我还是坚持了下来。让我体会到了每个职业的不容易,我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经过一天的体验,二人的心态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据社工介绍,在后续帮教中,小陈来到永利开心农场观护帮教基地,通过种植采摘等志愿服务培养奉献精神;后又通过佳成职业培训学校,开展职业测试,评估自身技能,明确了职业方向。目前,他已经成功找到一份餐饮行业的工作,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小王则打算回到老家,考取驾照后,从事交通运输行业。
2024年以来,该院已经联合民警、社工累计对21名涉罪未成年人开展111人次帮教活动,对34名附条件不起诉人员开展了392人次考察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