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虚构投资项目实施诈骗 盐城经开区检察官:谨防“小利”背后的尖钩
2025-02-18 09:21:00  来源:盐城经开区检察院

在利益面前人们往往丧失理智,特别是尝到甜头后,更会孤注一掷,却不想自己已经成为别人眼中的“摇钱树”。近日,经江苏省盐城经开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依法判处温某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二十万元。

案情回顾

2018年12月,在盐城某人寿公司工作的温某,通过一次活动认识了李女士,帮其办理了一些保险业务,了解到李女士家境殷实。2019年至2020年,温某投资项目失败,欠下数百万的巨额债务。为了偿还债务,产生了骗取李女士钱财的想法,并决定放长线钓大鱼,先用小利获取李女士的信任。

“我经常带李女士去参加公司的游玩活动,还时不时地送她一些小礼物……”李女士渐渐地对温某放下了戒备。2020年6月,温某跟李女士提出投资方案,7万元本金每月有5%的利息,一个月可以躺赚3500元。看到李女士仍然有顾虑,“你可以做一个月看看,如果我不准时给付,以后就不做。”李女士提出自己手上没有那么多钱,温某便帮李女士从某人寿APP里借出钱,每个月20日准时将3500元的利息打给李女士。2020年12月19日,温某结清了保单借款。“按时收到本息,感觉不错”,这让李女士对温某愈加信任。温某以相同的方式,以8万元的借款,帮李女士赚取了每月4000元的利息。两次成功的经历,让李女士对温某越发深信不疑。

事实上,这两次的所谓的投资项目都是温某自导自演的骗局,目的就是让李女士上钩。

2022年,债主纷纷上门催债,温某着急了,便开始加快了实施骗局的脚步。“公司现在推出了稳赚不赔的投资方案,回报可高了,到期保证还本付息。”在温某的高利息诱惑和各种理由“忽悠”下,李女士一直不断地往所谓的各种“项目”里投入资金。

这样的骗局注定不会长久。很快温某就拿不出钱,以各种理由搪塞李女士。2022年11月4日,李女士找到人寿公司的负责人,才了解到一切都是骗局,但心怀一丝侥幸,为了要回本金,并没有选择报警。由于该人寿公司领导获悉此事,没多久温某便选择了离职。

“还有一个快速还钱的办法,就怕你不愿意”,2023年6月,温某告诉李女士,其现在在另一家人寿公司上班,也有与之前一样的方案,利息很高,做得好的话,很快就可以还上之前的钱款。李女士选择再次相信温某,又“投入”24万元,但这笔钱又一次石沉大海,李女士这才如梦方醒,于是报警。

截至2023年6月,李女士共计被骗257万余元。2024年11月13日,经盐城经开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一审作出上述判决。温某不服,选择上诉。2025年1月21日,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裁定。

检察官提醒

诈骗手段千变万化,防范之心不可松懈。不法分子利用投资者追求高回报的逐利心理,虚构投资项目,实施诈骗,致使投资者踏入陷阱,财产遭受损失。在此提醒广大群众,投资需谨慎,防人之心不可无,面对形形色色的“利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防范意识,选择正规的投资渠道,切勿轻信他人,掉入骗子的陷阱。

作者:  编辑:颜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