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张家港市检察院检察官杨扬琴在回访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中的被侵权企业时获悉一个好消息:案件办理后,2024年该企业线材订单较2023年大幅增长,最多的一个月同比销售额增加了一个亿。
张家港是全国特钢生产重镇,当地钢铁行业聚焦核心技术研发,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由于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上假冒注册商标的线材产品也随之出现。
2023年7月,某知名钢铁公司收到客户反馈:在外地某工地看到有假冒该公司的线材。该公司工作人员赴工地现场看到成堆的线材上贴着该公司商标,但商标印刷粗糙,显然并非正品,遂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随即立案侦查。
因案值较大,公安机关邀请检察机关依法介入。检察机关引导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固定销售明细、纳税记录、银行流水等关键证据。经查,2022年以来,董某等3人经过预谋,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共计销售假冒线材1900余吨,销售金额760万元。2024年4月,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张家港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杨扬琴审查发现,犯罪嫌疑人承接供货的工地遍布苏浙皖多地,大概有四五十处,“侵权线材到底售卖了多少,又具体流向了哪些工地,目前证据尚不充分”。于是她决定和办案民警到工地上走一遭。此后数月间,检察官和民警深入3省20余处工地一线,调取合同、产品质量说明书、工地记录等千余份书证,补充了近百份证人证言、梳理出500G的电子数据,将涉案数额从1900吨增加至4628吨,销售金额从760万元增加至1975万元。至此,一个跨区域假冒注册商标产业链逐渐清晰。
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犯罪嫌疑人董某等3人为牟取利益,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采购价格较低的品牌线材后,以运输途中换吊牌的方式假冒注册商标,销售金额1975万元,违法所得合计100余万元。2024年9月,张家港市检察院在对该案提起公诉的同时,支持被侵权企业同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目前,该案正在审理中。
针对办案中发现的自主钢铁品牌易遭侵权等问题,2024年12月,检察官到被侵权企业开展定制化普法宣传,帮助企业加强对风险防范、商标保护、维权手段的认识。目前,企业已采取定期检测市场动态、加强与供应商的合同管理等措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