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企业出现“电耗子” 苏州市吴中区检察院引导企业堵塞漏洞
2025-03-13 09:03: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谁能想到,公司的行政后勤人员,竟是一只“电耗子”?

李某是一名苏州某公司行政后勤部门的普通员工,平日里负责公司的后勤保障、安全巡查以及食材采购等工作。但他却多次趁无人之际,使用公司财务部门专用笔记本电脑内的电费充值软件,私自操作充值电卡,把本属于公司的电量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并卖给该公司的多家租户使用……

“我们公司园区很大,空厂房出租给了其他企业。用电管理方面是由供电局安个总表,每家租户装自家电表。租客得先把电费打到公司账户,财务确认到账了就给充电卡,专门派人拿卡去激活各家的分电表。”该公司财务总监王某说。

本应负责电表激活的行政人员李某,却将此流程变为犯罪通道——2023年9月前,李某身兼电卡充值与电表激活两项职责,由此逐渐滋生贪念。当公司收回其电卡充值权限后,他并未收手,反而作为门禁卡管理员,暗中为自己的工牌添加了财务室门禁功能。借助这一权限,他选择深夜或周末无人时段潜入财务室,通过系统为租户电卡违规充值,随后以市场价转售牟利。这种“左手盗取数据,右手贩卖资源”的操作模式,使其在一年半内累计非法获利40余万元,涉案金额100余万元。

2024年12月6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检察院以盗窃罪对李某提起公诉。目前,该案正在审理中。

虽然该案已成功告破,但承办检察官的心情并未轻松。“这个案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企业管理中隐藏的风险点。”承办检察官指着案卷中密密麻麻的权限记录解释道。原来,李某最初同时掌握电表激活与电卡充值两项关键权限,这种“既管钥匙又管钱箱”的岗位设置,为其打开了犯罪的第一道门。更令人担忧的是,当企业收回其充值权限后,竟未同步清理门禁系统中的历史权限,导致李某能像“幽灵员工”般,利用深夜时段潜入财务室继续作案。

“权限调整不彻底、门禁与业务权限交叉、非工作时间监管真空,这三重漏洞叠加形成了犯罪温床。”检察官的总结直指问题核心。他们发现,许多企业都存在类似的“惯性管理”思维——认为收回系统账号就万事大吉,却忽视了门禁卡权限、历史数据残留等隐患,给别有用心者留下了“暗门”。

针对上述问题,吴中区检察院立足企检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法治服务的工作职能,向该公司发出“体检报告”和“治疗方案”,系统剖析了案发成因,提出健全内部监管制度、规范重点岗位人员管理、加强法治教育等有效建议。

作者:黄晗希 郎建强  编辑:颜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