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密不可分。江苏省苏州市检察院日前召开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暨检察开放日活动,发布了食品安全检察保护典型案例,切实以检察法律之盾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近三年来,苏州市检察院办理的案件中先后有5个案例入选省级以上典型案例,1个案例入选“两高”联合发布的依法严惩危害食用农产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坚持问题导向 依法严惩违法犯罪
去年以来,苏州检察机关聚焦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办理,深化与公安机关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与市场监管部门的会商衔接机制,常态化开展提前介入引导侦查54次;立案办理涉食品安全公益诉讼案件190件,其中新业态领域案件占到近30%,且有逐年增长趋势。对此,苏州检察机关积极开展网络直播销售老年保健食品涉嫌虚假宣传问题专项监督,检索投诉信息707条,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取缔虚假宣传门店6家。深入开展非遗技艺食品安全专项监督,针对元大昌等老字号食品企业反映的电商外卖平台商家仿冒问题,推动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29件,促成美团、小红书等平台完善入驻审核和侵权预防机制,防范假冒伪劣产品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针对个别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食品生产不规范等问题,督促属地政府开展专项整治,助力擦亮非遗食品“金字招牌”。
凝聚各界合力 构建多元保护格局
近日,苏州检察机关与市场监管、农业农村、苏州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部门、平台建立食品安全线索互移互办机制,协同开展食用农产品非法添加、现制现售饮用水安全、散装售卖食品安全、“生鲜灯”问题整改“回头看”等专项监督活动12个,共同填补保护盲区、抓实问题整改。推动市场监管部门对景区流动摊贩售卖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监测,共检查食品销售及餐饮单位199家、网络餐饮线下加工场所21家,现场开具监督意见书14份,预防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并依托与农业农村部门协作机制,针对“洞庭山碧螺春”“阳澄湖大闸蟹”“树山杨梅”等知名地理标志,启动一轮公益保护线索摸排,促进建章立制、源头治理,切实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
深化综合履职 提升监督办案质效
为提高履职效果,苏州检察机关加强检察职能的统筹协同。他们出台《关于在刑事、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发现和双向移送线索的工作办法》,组建涵盖“四大检察”业务专家的食品安全专业化办案团队,建立食品安全领域刑事检察和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模式,实现刑事打击和公益保护无缝衔接、共同推进。从刑事案件中摸排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线索,对符合条件的98件案件在提起刑事诉讼的同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追加惩罚性赔偿金1.27亿元,提高违法成本。苏州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护航食品安全中的履职成效,为同类案件的办理和难题的解决提供了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