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考验期内表现不错,决定对你相对不起诉。往后的日子,要遵纪守法,好好生活。”3月10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励志园”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中心,未检部门检察官向17岁的小陈宣读不起诉决定书。一旁的“知心奶奶”蔡松英嘱咐他:“回去后遇事多和父母商量,随时可以找我聊天谈心,奶奶永远是你的朋友。”小陈点点头,在检察官和“知心奶奶”的目送下走出“励志园”,踏上回家路。
小陈是“知心奶奶”谈话室接待的第39个孩子。2024年,小陈因盗窃情节轻微被检察机关作附条件不起诉,他在帮教期间情绪波动很大,成为重点关注对象。“通过“励志园”涉罪未成年人帮教检务管理系统数据,我们发现小陈的症结在于亲子关系破裂和自我价值感缺失。”检察官表示担心。
就这样,小陈走进了“知心奶奶”谈话室。蔡松英没有急于追问案情,而是递上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22年来她帮扶过的少年故事。“你看,这个孩子曾经打架伤人,现在成了外企的主管;那个姑娘是个孤儿,现在已经上了大学……”小陈一页页翻动着,突然哽咽:“奶奶,我爸妈总说我这辈子完了。”蔡松英轻拍他的手背:“只要真心想学好,都来得及,笔记本上的这些孩子就是你的榜样。”
蔡松英凭借多年青少年志愿帮扶工作的经验,迅速打开小陈心扉。她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向检察官反馈。“这个孩子情绪问题来自家庭,一直活在父母负面评价中,找不到自我价值在哪里。”这场“代际对话”也印证了检察官在办案和社会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为了化解小陈和父母的隔阂,检察官和蔡松英带他来到励志园植物疗愈基地,共同认领、照料植物,让他在满目绿色中接受熏陶修复心理平复情绪。眼见小陈与父母关系逐渐改善,检察官和“知心奶奶”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我们既要关注他的家庭关系修复,也要想法子帮助他融入社会。”“知心奶奶”和检察官的想法不谋而合。在他们的引导下,小陈开始投身公益,用行动反哺社会。他定期前往福利院,为困境儿童阅读绘本,与孤寡老人聊天解闷,用陪伴传递温暖与关爱;他投身图书馆义务劳动,协助整理书籍、分类上架,为市民营造舒适的阅读空间;他加入环保志愿队伍,清理街道垃圾、参加社区植树,用行动守护绿色家园。在这过程中他逐步找回自信,学会责任与担当。励志园“亲子活动日”当天,小陈的父母看到他专注干活的模样,忍不住热泪盈眶,感慨道:“没想到我的孩子也能这么优秀。”
蔡奶奶所在的“知心奶奶”群体是全国知名的志愿组织,主要从事青少年心理疏导和困境儿童帮扶工作,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力大。
2018年,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打造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建立崇川区检察院青少年观护教育基地“励志园”。检察官在帮教中发现,仅凭“检察官+司法社工”的帮教模式,难以全面破解涉罪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重新融入社会等困境,便主动寻求社会力量支持,将目光投向辖区里的“知心奶奶”群体。检察院聘请多名“知心奶奶”担任“特邀检察官”,并在“励志园”里设立“知心奶奶”谈话室。
小陈故事背后,是崇川区检察院“法律约束+情感引导”的立体化帮教模式探索。“知心奶奶”们以独特的亲和力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与涉罪未成年人建立情感连接,为他们提供精神支撑和人生指引,这种情感引导弥补了法律刚性约束的不足,成为检察机关帮教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截至目前,崇川区检察院联合“知心奶奶”团队已成功帮助39名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其中5人复学,10人稳定就业。近日,“知心奶奶”群体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有着她们和检察官并肩“战斗”的身影。
据崇川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负责人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后,确立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为全面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撑。“‘知心奶奶’这样的志愿团队是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我们需要更多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力量加入。”
目前,该院积极整合区域力量,联合民政、团委等多部门入驻全新改造升级后的“励志园”,与区妇联共建家庭教育指导站开设亲职课堂,联合人社等部门开展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除了“知心奶奶”群体,政法老干部“大手拉小手”志愿者,多家爱心企业等一批优质社会公益资源被“链接”到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这个“同心圆”中。
正如“知心奶奶”蔡松英所说:“未成年人保护光靠哪一家都不行,检察机关搭台我们唱戏很有必要,共同奔赴,形成合力,孩子们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