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精雕细琢育人才 镇江市润州区检察院创新培养高素质青年干警
2025-03-28 09:46: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检察院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理念,以打磨精品为主线,育人才、提质效、促发展,已培育5名省级检察业务标兵能手,开发30余门检察微课程,3名青年干警入选省检察院人才库,2人获邀在省检察院清风苑“务实App”直播授课,12人(次)在省、市级业务竞赛中获评先进个人。

坚持问题导向

夯实学习基础

润州检察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司法办案为重点、以素能提升为目标,着力探索破解检察人员综合素能与新时代检察工作要求不适应的问题,党组每年认真调研,理论与实务并重,培训与应用兼顾,精心编制《“润检讲堂”实施方案》和“金山法学社”实训计划,通过深耕教培工作促进业务质效提升、检察人才茁壮成长,全面增强检察队伍综合素能。

合理布局政治理论课堂、检察业务课程、检察文化素养等多个板块,从政治理论、业务技能等方面统筹安排授课内容,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人工智能与检察实务、意识形态、法律文书释法说理等专题培训。

坚持全员全面、分层分类,注重激发“绝大多数”能动效应,形成专家学者进院“讲”,领导干部上台“领”、检察官上台“传”、青年干警上台“练”的共建共享氛围,为干警成长成才找准路径精准滴灌、积累资源提供舞台。

坚持效果导向

提升学习质效

该院牢记“需求为王”的理念,每一期“掘金行动、闪耀润检”金山法学社法学沙龙活动前,由1名院领导带队到各部门调研,征集培训内容,摸清培训需求,及时与授课专家交流,精准设计培训课程。通过班子成员和干警代表参与课程准备,找准找实检察工作中亟待提升的素能短板,有效解决学用脱节问题,由“讲什么听什么”成功转变为干警“需要听什么,重点讲什么”。

推广“授课讲师+实战训练+互动研讨”模式,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手段,发挥大数据模型作用,增强实境化教学体验,制定代入感亲历性强的教学课件,灵活采取“我问你答”方式解答疑难知识点,根据授课需求布置临场测试,既注重“输出”,又注重“互动”。

邀请市委政法委、市检察院、区委组织部、机关工委领导和专家学者从检察业务、融党建、干部素能等角度进行现场点评,既总结授课亮点特色,更注重延伸阐述,激发干警学习主动性。政治部对司法实务沙龙设立口头、书面、网络等反馈渠道,梳理干警的意见建议,提高小课堂“融培训”授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目标导向

注重成果转化

该院注重小课堂“融培训”活动中司法实务与理论调研的衔接,结合每年上级院课题申报活动,找准培训方向,制定年度司法实务实训方案,院领导、员额检察官带动全院青年干警积极开发检察微课,撰写调研文章。通过“开题汇报+中期评估+成果交流+验收评议”等方式进行过程管控,组织开展专题研讨会,展示交流调研成果,确保调研质量。近年来,青年干警已开发检察微课30余门,覆盖四大检察、检察新闻宣传和检务督察等条线,撰写各类调研成果40余篇,获得各类奖项18个。

注重小课堂“融培训”与竞赛练兵的衔接,树立“抓培训就是抓业务”的理念,将培训内容融入业务竞赛,选派7名优秀年轻干警参加省市检察院竞赛,已有3名干警入选省检察院条线人才库,12名干警获市级以上“先进个人”荣誉。

注重分级分类分层教育,按照“润检讲堂”每季一讲、金山法学社“每月一训”、各部门“每周一练”的节奏,持续拓展培训广度深度,以常态化组织开展案例研讨会、适时召开检察官联席会等形式做好“微课堂”,突出专业性,优化知识结构,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作者:骆宇涛 郎建强  编辑:刘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