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萧山交警,现在开始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取证,请在安全区域等待。”近日,浙江省杭州市高架桥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警用无人机到达点位以后,自动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取证,实时回传影像数据。
这并非孤例。从治安巡逻到应急救援,从交通疏导到生态保护,警用无人机正迅速融入警务工作中,从“天空视角”以鸟瞰模式守护平安。
重塑巡逻模式
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公园游客休息区上空,时不时传来无人机喊话声:“我是攀枝花公安,踏青游玩注意保管好随身物品,进入林区注意森林防火……”攀枝花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警务航空队的民警发现,清明前后来公园踏青游玩的游客增多,便将提示语编辑发送至警用无人机,进行安全提醒播报。
今年2月,攀枝花市公安局成立了全市首支警务航空队,一场以无人机为核心的警务改革拉开序幕。
攀枝花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政委王利平介绍说:“这支警务航空队在2025年春节期间和元宵节烟火晚会的安保工作中,运用多台无人机形成网格化飞行区域管理,对中环天地等人员密集重点区域实施立体防控。在攀枝花承办的大型活动中构建‘低空警戒圈’,通过反制侦测设备成功拦截可疑飞行器5架次,实现‘零干扰’目标。累计执行重大勤务50余次、协助救援走失人员20余次、协助案件抓捕10余次、协助政府飞行拍摄任务10余次,飞行里程突破1万公里,为平安攀枝花建设提供坚强空中保障。”
以前,巡逻靠“走”“看”,如今,无人机凭借“高空视野、快速响应、全天候作业”的优势,成为民警手中的“鹰眼”。目前,攀枝花各区县警航队伍根据辖区特点针对性配置相应的人员和装备,由攀枝花市公安局“智慧110”平台统一调度,实现警航队之间相互支援协作“新模式”。
“攀枝花市公安局警航队由10名民辅警组成,配备多旋翼无人机8台、固定翼无人机2台、手持式无人机主动预警侦测设备2部、无人机反制器2套、5G图传设备1套,负责无人机实战化训练、应用、研判等工作。”王利平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以市局“智慧110”平台为依托,联动治安警、交警、森警、特警等多警种协同作战机制,通过结合数据分析、空中巡查、处突安保、侦查指挥、紧急投送、抢险救援、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开展社会面巡逻防控、协助执法办案、执行安保维稳和抢险救援等,构建立体防控网,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赋能战力升级
“当前,无人机已成为社会治安防控和打击违法犯罪的‘空域利刃’,是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增长极。”浙江警察学院副院长、教授许韬表示。
去年,浙江省警用无人机战队累计飞行16.2万架次、4.5万小时,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000余名,参加各类活动安保800余场次,协助处置交通事故240余起,参与搜索救援480次。
“浙江公安主动创新警用无人机应用理念,推动从被动应对到超前谋划、从单打独斗到统筹发展的转变,加强创新集成应用,拓展场景体系,高效赋能巡逻防控,精准助力侦查打击,有力支撑民生服务,建立健全警用无人机应用、保障等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许韬说。
王利平告诉记者:“近年来,攀枝花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不断拓展无人机实战应用场景,对接基层派出所,将警用无人机深入应用到基层派出所接处警工作中,在案件侦查、搜索救援等领域迅速形成技战法,并在基层派出所试点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推广无人机新型应用实战场景。随着警用无人机常态化应用机制的日趋完善,这种‘向空中借力’的变革,不仅大幅提升警务效能,还协调推进相关部门的工作,为群众构筑起‘看得见’的安全。”
“下一步,攀枝花公安将以智能新警务为目标,提高无人机科技对警务工作的支撑力度,发挥空中效能,为智慧公安注入新‘硬核’。”王利平说。
实现立体防控
“一架无人机赶得上我们好几个民警,节约了警力,提高了效率。”蚌埠铁路公安处水家湖站派出所所长王强强说。4月8日上午,水家湖站派出所民警启动无人机,对辖区线路开展巡查,图像画面同步传到派出所指挥室,桥梁、涵洞、铁路周边道路等一览无余。
近年来,各地铁路公安机关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无人机在铁路站区防范、线路治安隐患等方面的使用,推动警务由“地面”向“空中”延伸。
今年以来,兰州铁路公安处兰州东站派出所会同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青白石派出所就线路巡控工作,探索创建“路地联合巡控+空中巡查”双轨并行模式,用好“人、车、无人机”,构建人机互动、空地协同工作格局,大大弥补涉“桥、隧、沟”等重点区域人车无法快速到达和取证难等短板问题。
“无人机单机日巡查里程可达300公里,相当于30名警力的工作量。”兰州东站派出所教导员田容慎介绍说,通过无人机巡查,可清晰观察防护网破损、行人闯入等7大类安全隐患。他们还建立无人机巡查数据与警务指挥平台的实时对接,实现了“发现问题—推送指令—现场处置—反馈结果”的闭环管理,使隐患处置效率提升60%以上。今年2月底,操作员通过无人机巡查,发现一名男子正在翻越护网,迅速将这一情况通报给巡逻执勤民警,同时拍照固定证据并喊话劝阻,及时消除了一起安全隐患。
南京铁路公安处南通站派出所立足“警e+”党建品牌,组建由5名民警和6架多型号无人机构成的“‘御风’无人机应用小组”,前往南通市公安局警航管理中队和南通海事局水上快反处置中心两家无人机使用一线单位参观学习,积极探索无人机装备基础建设和实战应用,实现辖区线路全覆盖空中巡查。
各地铁路警方还加大民警培训,提高无人机管理、使用水平。吉林铁路公安处全面升级智慧公安建设,创新使用警用无人机,半自动化巡检铁路线路,打造地面车巡、人巡、空中机巡“三位一体”的立体巡防体系,先期为哈达湾站派出所、蛟河西站派出所等6个派出所配备了无人机,邀请专业人员对民警进行培训,确保持证上岗。
如今,警用无人机的“翅膀”正飞越更多领域。这场“向空中借力”的变革,不仅提升了警务效能,更让群众安全感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