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大学生朱某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时,不仅通过宽严相济司法政策给予其改过机会,更依托行刑反向衔接机制,依法作出终结审查决定,不再建议行政处罚,用“教育挽救”代替“一罚了之”,彰显司法温度与治理智慧。
2023年6月,正在读大专的朱某刷微信公众号时,一条“苏州兼职,帮主播充值提现,工资日结”的广告让她动了心——无需专业技能,只需按要求操作就能日赚数百元。抱着“赚点零花钱”的想法,朱某通过公众号联系上对方,在“客服”的一步步引导下,下载陌生APP,并提供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甚至身份证照片,还按要求到银行柜台取现转款。短短半个月,朱某靠“跑腿”赚了好处费1875元,却没意识到自己的银行卡早已沦为电信诈骗团伙转移赃款的“工具”——经核查,该卡接收、转移的诈骗赃款达6.2万余元,多名被害人的养老钱、看病钱被卷走。
2025年6月,案件移送大丰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承办检察官第一时间阅卷,还前往朱某所在学校、社区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到朱某平时表现良好,无违法犯罪前科,此次是因涉世未深、贪图小利误入歧途。案发后,朱某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全部事实,不仅全额退缴1875元违法所得,还凑钱赔偿了6.2万元赃款,取得被害人谅解。综合考量其自首、认罪认罚、退赔退赃及在校学生身份,检察院依法对朱某作出不起诉决定。
案件并未就此结束。考虑到朱某虽不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可能面临行政处罚,该院行政检察部门迅速启动行刑反向衔接工作机制——召开案件听证会,邀请学校辅导员、社区网格员、人大代表参与评议,结合社会调查情况全面评估:朱某系偶犯,主观恶性小,且已通过退赔消除危害后果,若再给予行政处罚,可能影响其学业与未来就业,违背“教育、感化、挽救”原则。最终,依据《人民检察院行刑反向衔接工作指引》,检察院作出终结审查决定,不再建议公安机关对朱某予以行政处罚。
“这次教训太深刻了,以后绝不会轻信‘轻松赚钱’的兼职!”听证会上,朱某郑重承诺。检察官还借此机会,向朱某及在场学生普及“两卡”犯罪危害,发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手册》,引导大家警惕“日结兼职”“代收款返佣”等洗钱陷阱。
记者了解到,大丰区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深化行刑反向衔接机制,依托“府检联动”平台,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涉年轻群体案件优先评估”“行政处罚必要性会商”等制度,既严防“不刑不罚”漏洞,又避免“过度追责”,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切实护航青年群体健康成长,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基层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