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检察机关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主题教育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7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向社会发布今年1月至6月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上半年检察业务数据呈现哪些突出变化?检察机关如何通过检察履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最高检案件管理办公室(下称最高检案管办)负责人围绕相关办案数据进行了解读。
高质效履行“四大检察”法律监督职能
“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开展主题教育和推进检察工作两手抓、两促进,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在实体上实现公平正义,在程序上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在效果上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使检察办案质量、效率、效果统一于公平正义。”最高检案管办负责人针对上半年办案情况指出。
在刑事检察方面,全国检察机关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深化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新修订的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风向标”作用初步显现。今年1月至6月,共批准和决定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31.6万人,起诉71.3万人,坚持严惩严重犯罪不动摇,共起诉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2万余件2.5万余人。不捕26.5万人,不捕率46.2%;不起诉26.5万人,不诉率27.1%。逮捕强制措施、不起诉裁量权的适用更加精准,“不捕率不诉率不是越高越好、诉前羁押率不是越低越好”的理念得到初步落实。更加注重依法审慎使用羁押措施,共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7.9万人次。
在民事检察方面,努力实现有效监督。今年1月至6月,共受理各类民事检察案件18.5万件,提出监督意见7.9万件,同比分别上升20.4%、40.6%。民事抗诉改变率93.7%,同比增加2.8个百分点,抗诉精准性进一步提升。畅通司法救济渠道,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共支持起诉4.3万件,其中支持农民工起诉2.9万件。
在行政检察方面,努力实现有力监督。今年1月至6月,共受理行政检察案件4.2万件,同比上升2.9%;提出监督意见2.8万件,同比上升8.8%,其中对行政生效裁判提出抗诉60余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170余件,行政再审检察建议采纳率63.2%,同比增加28.9个百分点,监督质量向好。将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作为办理行政诉讼监督案件的必经程序,共化解6770件,同比上升36.2%。
在公益诉讼检察方面,努力实现精准监督。今年1月至6月,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线索受理数首次下降,立案数量增幅明显放缓,表明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提质效”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行政)发出后,96.1%的案件在诉前得到解决。对于一些典型性、引领性的公益诉讼案件,诉前检察建议解决不了问题的,坚持予以“诉”的确认,共提起诉讼5308件,同比上升9.7%,提起公益诉讼后法院支持率97.5%。
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检察机关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大局的应有之义。最高检案管办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检察机关坚持运用法治力量,切实维护经济秩序,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取得积极成效。
据了解,检察机关聚焦金融监管能动履职,以高质效履职更好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今年1月至6月,共起诉金融犯罪1.1万人,不起诉2000余人,不诉率16%,较整体刑事犯罪低11.1个百分点。持续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共起诉利用网络实施金融犯罪400余人;常态化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起诉相关犯罪3000余人;一体做好惩治腐败与防范化解风险工作,起诉金融领域职务犯罪150余人。
与此同时,检察机关打出平等保护“组合拳”,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今年1月至6月,共起诉企业内部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犯罪,以及不正当竞争、侵犯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等犯罪2000余人。发挥民事检察职能,精准监督涉企民事生效判决,共办理涉民营企业民事诉讼监督案件5000余件,同比上升1.1倍,其中提出抗诉160余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500余件。
检察机关还积极护航生产安全,加大对危害生产安全犯罪的惩治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检察机关共起诉重大责任事故罪、危险作业罪等危害生产安全犯罪1700余人;对于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涉事单位和个人,依法提出从重量刑建议;发现漏罪漏犯的,依法及时追诉,共追捕追诉漏犯70余人。
以法治力量守护“少年的你”
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应尽之责。检察机关深入践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以司法保护助推“六大保护”融通发力。
最高检案管办负责人介绍,检察机关坚持依法惩戒和精准帮教相结合,宽容不纵容,厚爱又严管,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今年1月至6月,共起诉未成年人犯罪1.4万人,发挥警示教育作用;精准帮教涉罪未成年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附条件不起诉1.4万人,促推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有效矫治教育罪错未成年人。坚持“零容忍”态度,惩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今年1月至6月共起诉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1.7万人,占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63.5%。
与此同时,检察机关积极推进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一体履职、融合履职,最大限度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积极参与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共起诉校园暴力和欺凌犯罪120余人,同比下降62.4%;办理涉未成年人民事支持起诉案件2700余件;通过检察听证、司法救助、促成和解等方式,促进实质性化解涉未成年人行政争议;强化系统审查、同步审查,拓宽问题发现渠道,针对网络游戏、旅馆入住、烟酒销售等未成年人保护的重点领域,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800余件。
针对未成年人遭受犯罪侵害后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的情况,检察机关还加强关爱救助工作,今年1月至6月,共实际救助未成年人6000余人,发放救助金5000余万元,有效助其尽快摆脱阴影、走出困境,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此外,检察机关注重协同履职、诉源治理,推动解决涉未成年人案件背后存在的未成年人保护痛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例如,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受到不良信息侵害等危害其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检察机关参与开展“断卡”“净网”行动,努力消除网络空间风险隐患。再如针对宾馆、酒店、营业性娱乐场所性侵案件多发的现状,通过检察建议、情况通报等措施,推动职能部门加强治理,共同破解新兴业态未成年人保护治理难题。
以数字革命赋能法律监督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最高检案管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检察机关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积极转变办案理念,坚持“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不断加快数字检察建设,以数字革命赋能法律监督,驱动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检察机关坚持眼睛向内,用好用足检察内部数据。例如,按季度开展检察业务数据分析研判,通过对数据的同比、环比分析,发现检察业务发展新态势,从数据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再如开展数据专题分析,对近40年刑事犯罪情况进行专门分析,呈现犯罪变化轨迹,总结犯罪趋势、司法规律和治理方式,对未来刑事司法政策考量及犯罪治理对策提出建议。
针对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问题,各地检察机关从单打独斗到协同推进,积极探索数据共享,有力推动政法部门协同办案实效提升。如山东省东营市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监督大数据平台,全面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平台已对接全省政法协同平台,涵盖16类75.2万项数据,并接入全市视频监控共享系统、社会治理网格等方面的数据。截至目前,东营市检察院利用检察监督大数据平台共筛查发现监督线索9000余条,办理各类案件200余件。
除此之外,检察机关还主动适应数字时代变革要求,通过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拓宽监督线索来源。如北京市检察院构建打击整治销假销劣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充分运用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海量投诉数据,结合司法裁判、行政处罚和检察办案数据,发现线索400余条,推动刑事立案19件,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重点区域专项检查4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8件,实现了法律监督的提质增效。
值得注意的是,检察机关还不断深化“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在办理个案的同时,充分发挥“四大检察”融合监督作用,推动解决相关领域执法突出问题。如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检察院在办理未成年人贩卖毒品案时,发现辖区内某网约房存在未纳入公安监管系统、住客入住不办理实名登记、容留未成年人吸毒等问题,后研发涉网约房数字监督模型,发现涉未成年人案件监督线索8件,其中立案监督案件3件、民事支持起诉案件2件、行政监督案件1件、公益诉讼案件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