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姐,看到您能想开积极往前看我就放心了。生活方面不用担心,您有什么困难随时说,我们也会经常来看您的。”“八一”建军节刚过,我就找空约上了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再次前往朱大姐家,唠唠家常说说笑,最重要的是亲眼看看她目前过得好不好。值得欣慰的是,朱大姐虽然人有些清瘦,但精神状态很好,我心中压着的石头终于滚落了地。
花甲之年的朱大姐是我办理的一起司法救助案件的当事人,也是一位曾经绝望无助的“失独”母亲。
幸福在意外面前却又脆弱易碎。2022年3月30日下午,一场意外打破了这个小家的安宁。小郑驾驶电动车外出时被刘某驾驶的电动车撞伤,后小郑经抢救无效死亡,公安机关认定刘某负事故主要责任。
“自从儿子没了,我们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老郑偶尔还能强撑着去厂里打工,我在家里根本没心思种地,日子彻底没盼头了……”尽管已经过去半年多时间了,但我依旧记得2023年2月21日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第一次见到朱大姐的情形,当时她那无比凄苦的神情瞬间让我的心像压了块石头。在接下来的交谈中,朱大姐缓缓道出了自己的苦楚缘由。原来,小郑车祸离世后,她与丈夫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2022年10月,法院判处刘某赔偿90余万元。但因为刘某系外来务工人员且生活拮据,根本拿不出钱赔偿,老两口的日子也越发捉襟见肘。“不说对方拿不出这么多钱,就算拿出来又怎么样,也换不回我儿子的命啊!”说完这话的朱大姐当即掩面抽泣起来,我心头的石头又沉了沉……
送走朱大姐后,我不禁深思,生活困苦与失子之痛的双重折磨,让老夫妻俩备受煎熬,逐渐对生活丧失信心,作为一名检察官,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我想,物质救助自然重要,而精神扶持也不可或缺。
考虑到小郑是退役军人,我又再次翻阅了上级有关文件,确认朱大姐符合其中的救助条件,于是立刻将朱大姐的情况通报给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此外,针对朱大姐“失独”家庭现状,秉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理念,我们数次与人社、属地政府、计生、民政等多部门沟通联系,争取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朱大姐一家最大的支持。
通过近1个月的努力,我和大家共同商讨出了一套“1+N”联合救助方案:在提供3万元司法救助金的基础上,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他们建档立卡,送上救助金5000元,并定期回访,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当地计生办按照每月每人700元的标准发放“失独”补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人社局开展适时的就业指导,并针对老郑的情况推荐合适岗位;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实时跟进二老生活状态,每逢节假日为其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物资,送去慰问关怀;民政局由专人按月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用心纾解夫妻俩内心的孤独痛楚……
“真的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才好!救助款缓解了我和老伴生活困境,各种贴心的上门慰问帮扶极大化解了我们心中的苦痛,是你们让原本绝望的我看到了希望。”多次上门,我亲见了朱大姐的变化,最初的痛苦不堪、沉默寡言渐渐消匿,积极乐观、温暖安宁重新团绕在她身边,而她也毫不吝啬地与我们敞开心扉、诉说心语。
诚然,于我而言,全方位延伸办案链条提升办案质效既是检察履职的应有之义,更是司法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具体到朱阿姨身上,让她“失独”不失爱,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度,我想,这便是我努力的意义所在。
手记撰写者:丹阳市检察院检察官 郝庆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