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走向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竞逐富强的目标,现代化研究也是学者研究的热门和重要选题。过去,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人们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借鉴和学习西方现代化的经验,因此现代化研究主要集中于从历史和哲学角度进行阐释。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如何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与成功经验,在系统研究现代化成果基础上推出具有历史穿透力的现代化读本,为世人所期待。
由复旦大学教授周文等撰著的《征途:走向现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从现代化的由来、概念内涵入手,探索现代化是如何兴起的、发展中产生了哪些问题,重点阐释了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打破西方化迷思的。
本书揭露西方现代化刻意淡化或者主观遮蔽的东西,让更多人看到西方化迷思是如何形成的。由于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也主要是欧美国家和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给人们一种错觉,似乎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西方文明就是现代文明。本书指出,世界步入近代史以来,西方殖民者为了给血腥的殖民扩张辩护,提出“文明——野蛮”两分世界图式。这种理论以某种标准将世界划分为“文明”和“野蛮”两个部分,鼓吹西方是“文明”的,其他国家和民族是“野蛮”的,西方国家必须承担起以“文明”开化“野蛮”的历史使命。本书批判了西方式现代化单一指标的局限性,指出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单线式历史观及其“传统——现代”两分的理论模式不过是西方“文明——野蛮”殖民话语的进化版本而已。
作为殖民话语,“文明——野蛮”两分世界图式的核心是将文明发展划分等级,以“文明”者为中心,将一切权利划归“文明”者,剥夺“野蛮”者的权利,无视其自主性。这种理论明显是为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服务的工具。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当年在谈到资本主义发源地之一——英国工业重镇曼彻斯特时写道:“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指出,资产阶级开辟了世界市场,却“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日益加剧了国与国之间的依附、对立与冲突。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将历史视野与中国实践结合,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精彩故事。当西方现代化范式遭遇环境危机与精神困顿,人类文明站在新的十字路口时,中国用几十年的时空压缩式发展,在完成工业革命到数字革命的四重跨越中,书写了现代化道路的另一种可能。这不仅是发展路径的突破,更是对现代化本质的重新诠释——在传统与现代的赓续融汇中,在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里,中国实践正为全球现代化重构提供东方坐标系。
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中国式现代化如同脉冲星的特殊频段,既保持着文明传统的独特振动,又参与着全球现代化的能量交换。它昭示着现代化不应是文明的格式化,而是传统的升级迭代;不是单一模式的全球复制,而是多元文明的协同进化。当西方现代化遭遇“诸神黄昏”,东方的启示或许在于——真正的进步从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文明基因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表达。这种深植于5000多年文明根系的现代化实践,正在为人类突破现代化困境打开新的可能性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