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后不久,马克思恩格斯同小资产阶级政论家卡尔·海因岑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论战的一个重要主题,是无产阶级政党报刊的性质问题。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机关报《德意志—布鲁塞尔报》发文指出:“党刊的任务是什么呢?首先是组织讨论,论证、阐发和捍卫党的要求,驳斥和推翻敌对党的妄想和论断。”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报刊具有党派性。无产阶级报刊的党派性,要求在政治立场、宣传内容等方面符合党的精神,遵循党的意志,不能脱离和违背党的纲领。恩格斯指出:“在大国里报纸都反映自己党派的观点,它永远也不会违反自己党派的利益。”
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活动,很多都跟报刊工作有关。他们不仅为报刊撰稿,还自己办报。1848年6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后仅4个月,马克思恩格斯便亲自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的办报宗旨既体现《共产党宣言》的精神,也符合当时无产阶级和人民的利益。1848年,法国巴黎工人举行六月起义。虽然起义最后失败,但《新莱茵报》一直和工人队伍站在一起。恩格斯指出:“我们的报纸是高高举起被击溃了的无产阶级的旗帜的唯一报纸。”《新莱茵报》后来被列宁誉为“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真正的党的机关报”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才能正确宣传和贯彻党的精神。1849年,共产主义者同盟科伦工人联合会机关报拒绝宣传同盟的纲领,马克思对此提出批评,建议“成立一个编辑委员会,它应监督使机关报真正代表联合会的利益,并根据我们党的精神进行编辑工作”。1875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哥达举行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党报必须遵守党的原则,在党的策略问题上应服从执行委员会;党报的业务和人员均受党的执行委员会的领导和监督等。
为了保持正确的办报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同机会主义分子进行坚决斗争。19世纪70年代末,马克思恩格斯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决定在国外创办《社会民主党人报》。一些机会主义分子散布报纸“不能打着旗帜前进”的论调,引起党内成员的思想混乱。马克思恩格斯对此给予了严肃批评,强调党的报纸“必须和党站在同一观点的立场上,踏实地宣传党的观点”。恩格斯强调:“党的机关报必须由站在党的中心和斗争的中心的人来编辑。”
1885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右翼企图制造党内分裂,恩格斯立即致信该党领导人:“我们无论如何必须保住三个阵地:苏黎世的印刷所和出版社,《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新时代》编辑部。”得益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严格要求和帮助,《社会民主党人报》后来成为全欧洲最进步的报纸。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把报刊看作共产党人从事革命运动的“极其值得掌握住的堡垒”。列宁将报刊党性的内涵上升到组织意志层面。他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指出,“出版物应当成为党的出版物”“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应当提出党的出版物的原则,发展这个原则,并且尽可能以完备和完整的形式实现这个原则”。列宁还从多个层面论述报刊贯彻党组织意志的实践方法:写作者要意识到所从事的事业是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要参加到各党组织中去,报刊应适应变化中的党的中心工作的需要,等等。
中国共产党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报刊党性的思想。党的一大通过决议,明确任何出版物均不得刊登违背党的原则、政策和决议的文章。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刊发改版社论《致读者》,提出要想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首先就要“贯彻坚强的党性”,强调报纸必须与整个党的方针、党的政策、党的动向密切相连,呼吸相通,应该成为实现党的一切政策、一切号召的尖兵、倡导者。循着这一原则,中国共产党人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党性原则的认识,促进党的新闻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时代发展及媒体格局、舆论环境的变化,对党性原则的内涵作了新的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闻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