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高标准农田: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
2025-07-18 09:22:00  来源:检察日报

高标准农田设施成摆设?记者实地调查发现,一些地方高标准农田项目存在未按规划建设、配套设施管护不到位、浇灌设备建而不用等现象,导致部分高标准农田长期撂荒(据人民网7月17日报道)。

高标准农田的“高标准”,主要是指建成的农田可以实现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生态友好,以便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而照这个标准,某些地区的高标准农田“标准”并不高,也没有为粮食增产增收助力。有的是“中看不中用”,一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完之后根本没办法使用,相关配套设施不好用、不能用,导致农田被撂荒、成摆设。有的“只建不管”,土地谁来种、收益好不好,都是一笔“糊涂账”。还有的被“改作他用”,违规改变用途,建成养殖场或果园。

从法律政策上来说,高标准农田属于基本农田,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都已经规定得清清楚楚。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基本农田。

实践中,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高标准农田长期撂荒,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农业生产收益,就连农田数量和土地性质都难以保障。钱花了,事却没干好,这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造成国家建设资金和土地资源的浪费,还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威胁到了国家粮食安全。

本是利当下、管长远的好事,何以在某些地方成了劳民伤财的“烂摊子”?各地情况不一,问题原因可能也不尽相同。但相关部门需要深入实地调查,一究到底:到底是前期的规划建设不合理,还是后期的管护监督不到位?

如果是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前期规划不合理、设计有缺陷,导致难以发挥预期效果,相关部门要正视问题,敢于推倒重来,重新规划、合理设计,做到及时止损;如果是后期管护不到位影响使用,监管部门也要切实担起责任,深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真正走到田边、走近农户,通过动真格的扎实调查,找到问题症结,有的放矢解决。

先建好,再管好,效益才能发挥好。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之初,就明确农田为谁而建、谁来使用,充分考虑使用人的需求和地区实际,确保项目建设之后有人用、用得好;同时要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在建设过程中就确定项目后续管护的主体、责任、经费、人员等问题,保证建成后的各个工程设施设备持续正常运行。

田间地头的实践有力证明一个问题:建、管、用不能分离。高标准农田不能低标准建设、低水平管理,得在“建管护”各环节自始至终保持高标准,让“藏粮于地”的农田发挥应有效用,让利民工程真正带来看得见的收益。

作者:陆青  编辑:杨月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