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别让网恋在法庭奔现
2025-08-29 09:19:00  来源:检察日报

在互联网构筑的虚拟世界里,爱情与欺骗往往仅隔着一层网络滤镜。湖北省宜都市检察院近年来办理的多起婚恋诈骗案中,犯罪分子通过伪造身份、编造悲惨经历、承诺婚姻等手段,骗取受害者资金。这些案件暴露出网络婚恋平台审核机制漏洞、受害者情感依赖心理被利用等深层社会问题,提醒大家不要落入“爱情骗局”。

他们的“女朋友”被判刑

“真是没想到,我谈了那么长时间的女朋友竟然是个男的!”检察官听取被害人李某意见时,李某仍懊恼不已。原来,李某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认识了长相甜美、身材姣好的“女子”琪琪。为了俘获芳心,李某在“女朋友”的甜言蜜语和软磨硬泡下,先后转账4万余元,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拒绝见面,清醒后的李某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经公安机关侦查,李某的“女朋友”刘某居然是个男的。刘某是一名网瘾青年,失去经济来源后便动起了歪心思。为骗取他人钱财,刘某将自己包装成单身美少女,在网络上开设昵称为“琪琪”的账号,并在账号内发布网络合成的女性照片、视频,再将自己伪装成年轻女性吸引男性被害人。确定作案目标后,刘某与被害人互加微信,化名为“王佳琪”与被害人网恋,取得信任后,便以购买衣物、还贷款等为由,要求被害人转账。骗术虽然拙劣,却屡试不爽,刘某先后骗取四名男子13万余元。

“我发现单身男性喜欢添加陌生女性聊天,就在网上下载了女性照片发到网络平台账号上,并在朋友圈发布同样的图片,然后通过伪装的美女身份诱骗想要交友的男性。”检察官讯问时,刘某对自己的骗术侃侃而谈。

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审理后以诈骗罪判处刘某有期徒刑四年四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同时责令刘某赔偿四名被害人损失。“能让他受到法律制裁,就是最大的欣慰。”检察官回访被害人时耐心释法说理,被害人表示深受教育,以后在恋爱交友中一定注意先核实对方真实身份。

竭力帮衬的对象竟是赌徒

“宝贝,我要给工人发工资,还差1万元”“我下个月和幺爹合伙修涵洞,需要一笔保证金”……检察官审查案卷时发现,杨某因赌博欠下大量外债,走投无路的他开始在相亲网站上聊天,先后认识了三名被害人,并在聊天及后续交往中将自己包装成老板取得对方信任。与常见网恋诈骗不同的是,三名被害人与杨某均在线下见面并确定了恋爱关系,其中一人还与杨某发生了关系。那么,杨某是如何实施诈骗的呢?

原来,杨某英俊的外形和看似优雅的谈吐,加深了被害人对杨某的信任,杨某甚至将被害人带至自己家中与父母见面,确立稳定的恋爱关系。水到渠成之后,杨某便开始编造给工人发放工资、给老板送礼、需要资金周转等理由向被害人借款,得手后全部用于个人挥霍和赌博。事情败露后,杨某为稳定被害人情绪防止其报案,分别向三名被害人出具了借条。

经查,杨某共骗取三名被害人39万元,同时查明杨某涉嫌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事实。经宜都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杨某犯诈骗罪、贷款诈骗罪,数罪并罚判处其有期徒刑九年三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

案件办结了,但被害人的一句话却给检察官留下深刻印象:“我跟他谈的是真感情,没想到自己竭尽所能帮衬他的事业,却填补了他赌场上的无底洞。”

拿回了被骗的三万元

“感谢检察官,帮助我追回了被骗的钱款。”被害人钟某拿到退赔款后握着检察官的手激动地说道,“我本来以为她家是农村的,还有两个小孩,觉得被骗的钱追不回来了,没想到竟失而复得。”

在一起网络恋爱诈骗案中,被告人苏某是当地一名农村妇女,2018年至2022年,苏某虚构不同身份和背景,通过多款聊天软件寻找作案目标,添加有网络交友意向的男性为好友,在聊天中以答应谈恋爱或让对方误以为可能发展为情侣相诱导,取得对方信任后再以网络刷单、治病等理由骗取被害人财物,待骗得一定数额的财物后就玩消失。通过上述方式,苏某骗取钟某等三名被害人5万余元。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前,检察官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适时介入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建议其在查明案件事实基础上全力开展追赃挽损工作。经检察官和公安干警共同释法说理,苏某退缴了全部赃款,三名被害人拿回了被骗资金。

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综合考虑苏某的犯罪情节和认罪悔罪态度,向法院提出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8000元的量刑建议,法院审理后采纳了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并作出判决。

作者:蒋长顺 朱向洲 周宇  编辑:杨月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