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击倒)违法犯罪行动开始了!举枪瞄准‘违法犯罪气泡’射击得分,加油哦!”“打中了盗窃罪呢!”“我打中的气泡比你大,是抢劫罪!”
近日,江苏省昆山市未成年人素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迎来了一批体验者——就读于该市柏庐实验小学的二年级学生。法治教育馆游戏台是基地里的热门“打卡地”,三把投入使用仅一年的“狙击枪”都有些掉了漆。还有孩子围着“小鹿检察官”机器人,学习如何分辨犯罪行为。
校外实践基地主任郑勇告诉记者,400余平方米的法治教育馆分为宏观司法制度区、涉罪青少年忏悔区、专题法治教育区等5个展区,都设计了法治短剧角色扮演等互动游戏,颇受孩子欢迎。
“该馆的由来,就藏在法治短剧中。”昆山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张鹏告诉记者,短剧之一“迷路的少年”取材于该院2021年办理的一起未成年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从外地来打工的未成年人小壮卖掉了自己名下的一张银行卡,非法获利150元,被检察机关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我作为法治副校长去学校以案释法时,发现超半数的学生不知道外借银行卡或电话卡可能帮助犯罪,更不知道什么是帮信罪。”张鹏说。昆山市检察院共有20名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很难辐射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未成年人。“当了解到全市适龄学生每年需至校外实践基地参加三天两晚驻地课时,我们立刻决定和校外实践基地‘牵手’。”
郑勇进一步介绍,实践基地设有法治、气象等11个主题教育馆,法治教育是全学龄必修课。“让孩子拥有基础的法律感知和判断力很重要,比如知道面对校园欺凌、敲诈勒索时该怎么办。”郑勇说,投入运营两年间,法治教育馆已面向30万人次开展超百期现场教学。
与法治教育馆一墙之隔的是模拟法庭,只听一声清脆的法槌声,略显稚嫩的声音传来:“现在开庭审理阳光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张某抢劫案。”模拟法庭门口的电子显示屏显示,正在进行的是第358场模拟庭审活动。“小法官”“小检察官”身着制服,一板一眼地沉浸式体验庭审全流程。
法治教育还延伸到了室外。实践基地正中心有棵宪法树,“树冠”由刑法类、民法类、行政法类等9个圆圈状部门法组成,具体法规名称则以词云形式成为“树叶”。宪法树旁是几面错落短墙组成的“以案释法”迷宫。郑勇告诉记者,迷宫内有5个关卡,需用法律常识判断是非。这时,二年级学生小宁(化名)正在聚精会神地“攻关”,看到“小明父母到外地打工,把小明给叔叔照顾,叔叔是小明的新监护人”时,他坚定选择了“错”。
门外,郁郁葱葱的大树将法治教育馆与一旁的公民道德馆紧紧相连。“道德与法治是孩子们的必修课,也是基地的样板课。教学活动就是要让德法兼济更生动立体。”郑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