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可抵岁月长,穿越山海来相拥”,这是对杜小利检察生涯的生动写照。工作近十三年来,她与检察相遇、相知、分离、重逢,再深耕。
杜小利,女,198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西南政法大学全日制法学本硕毕业,先后就职于河南省汝州市检察院、镇江市公路管理处,现任江苏省镇江市检察院重罪检察部副主任,获评全市公诉业务标兵、市法治交通先进个人、个人三等功等多项荣誉,2023年首批入选全省教育转化专家,撰写的多篇理论调研、宣传报道获《检察日报》《方圆》《检察研究》等省级以上知名刊物、媒体采用。
“失而复得”的“检察蓝”
杜小利与“检察蓝”有着不解之缘。
2012年夏天,研究生毕业的杜小利如愿考入老家河南省汝州市检察院,并在入职之初就有着一个成为优秀公诉人的梦想。很快,在一个接一个案件的打磨和在数百起庭审的锤炼下,杜小利褪去了入职之初的迷茫慌乱,变得愈发淡定从容。
人生总要面临一些分岔口。2015年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杜小利考进了镇江市公路管理处,并很快在新单位独当一面、游刃有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心底的公诉情结却愈发清晰强烈。年龄阅历的增加,让她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她又拿起书本悄悄备考,终于在2018年如愿考入镇江市检察院。
“离别已悄悄来临,三年多的坚守,我爱这套检察蓝,短暂的珍藏,我想有一天我还将光荣的穿在身上”。这是杜小利2015年在离开检察院的时候,和“检察蓝”许下的深情告白。3年之后,杜小利果然又回来了,继续穿着她喜欢的检察蓝奋战在重罪检察一线。协助办案、统计数据、撰写材料、理论调研、普法宣传……日复一日的忙碌成为了她生活的底色。
“原单位很不错,为什么又考回来?”面对别人的疑惑和不解,杜小利笑言“检察工作就像我的初恋,出走多年,仍然怀念想要回来”。说起这话的时候,她的眼神中焕发着热切的光彩。
能办重案的“铁玫瑰”
(中间为杜小利)
杜小利所在的重罪检察部门几乎“每天都与‘生和死’打交道,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是工作的常态”。
这些年杜小利参与办理了很多重大命案。对于经常办重案的杜小利而言,虽然早已习惯了各类“重口味”的证据和案件,但对于每个案件的提前介入、批准逮捕、提起公诉到开庭审理,她都慎之又慎。“虽然有些犯罪场面很血腥、犯罪分子很残忍,但办案的时候心里想更多的其实并不是害怕,而是如何才能使犯罪者得到应有的惩罚,逝者及其亲人得到最大的抚慰。”杜小利表示。
参与办理的吴某某等3人23年前入室抢劫、杀人案便是例证:这起案件案发时间久远,客观证据较少,是超过20年追诉时效的陈年命案,三名犯罪嫌疑人又都是硬骨头。面对公安机关移送过来的案件材料,她无数次失眠焦虑。为精准指控犯罪,她和同事在审查逮捕阶段对三名犯罪嫌疑人进行了整整2天的针对性讯问,有效固定了三人的有罪供述;并在核准追诉和审查起诉阶段又围绕犯罪构成、追诉必要性列出补充侦查意见40余条,不断完善了证据链条。最终,她和同事们先后撰写了80多万字的阅卷笔录和7万多字的审查报告,审核了数十张同步录音录像光盘,周密分析论证了三人的犯罪事实和追诉必要性,并在层报最高检核准后依法对三人提起公诉。
“属于两名被害人和亲属的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案件提起公诉后,杜小利在心里默默的说。
勤思敏行的“赶路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在同事们看来,杜小利便是这样的有心人、赶路人:
在反邪教斗争中,她认为邪教犯罪分子不仅是社会的危害者,也是受邪教蛊惑的受害者,为此她竭力开展教育转化工作,坚持能转尽转,参与起草制定多部规范性文件,推进邪教治理现代化建设,被评为“省级教育转化专家”;
办案的同时,杜小利还善于归纳分析、笔耕不辍,促进理论与实践的互通相融,撰写的多篇调研文章被上级知名刊物采用,主笔的多个课题先后被市社科联评为二三等奖;
2023年,杜小利参加了全市公诉业务竞赛,并在数十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市公诉业务标兵”称号。杜小利说,这对她而言不只是一场比赛,更是10年前的那粒种子开出了枝丫。
法治之光的“传递者”
工作中,杜小利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当事人。这些当事人中,既有处心积虑的犯罪分子,也有一时冲动酿成大错和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而误入歧途的涉案人员。
“如果能多懂一些法律,对法律多一些敬畏,不少人的人生可能就完全不同”,这是杜小利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此,她在繁重工作之余经常组织参加各类普法宣传活动。社区、工地、街道、广场、普法摊前、演讲台上……处处可见她以案释法、答疑解惑释法说理的繁忙身影。
年轻女子孙某出于好奇,通过微信以2元的价格从他人处购买了10部暴恐视频,观看后又以2元的价格将上述视频通过微信转卖给他人,涉嫌宣扬恐怖主义罪。考虑到孙某系出于好奇买卖转发涉恐视频,主观恶性小、情节不严重,且到案后自愿认罪认罚,杜小利遂和同事们召开检察听证会,并对孙某作了相对不起诉处理。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包括当事人孙某在内的很多人不知道在网络上随意转发暴恐视频是违法犯罪行为的情形,杜小利以《2块钱的小案》为题参加了全市检察机关办案故事讲述会并获评一等奖,获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据此拍摄的普法微视频《红线》也相继获学习强国、法治日报等专题报道。
“办案要让当事人体会到法律的温度和力度,普法要让更多的老百姓懂法守法,只有这样我们的法治大厦才能坚固无暇”,杜小利说,“希望法治之光能照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因为热爱,所以无畏;因为失去过,所以更懂珍惜。对于杜小利而言,检察是她“最初的梦想和坚定的选择”。心怀热爱,奔赴检海,相信未来的日子里,杜小利会始终身着心爱的“检察蓝”,一往无前、璀璨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