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江苏省如东县检察院对一起故意伤害案进行回访。正值农忙时节,绿油油的秧苗成行成列,在阳光下展现着勃勃生机。田埂上,案件当事人与检察官述说自己如今的生活:“现在我们兄弟俩重归于好,再也不想以前的糟心事了!”望着眼前这片希望的田野,兄弟二人干活都更有劲儿了。
该案源于一场家庭纠纷。2024年12月23日,曹某甲与弟弟曹某乙在协商父母遗产分配事宜时,因意见不合发生争执,混乱中曹某乙将曹某甲推倒在地,造成曹某甲肋骨骨折。经鉴定,曹某甲的伤情达轻伤二级。案发后,办案民警多次进行调解,但双方因赔偿数额问题一直存在分歧,调解未果。
2025年3月13日,案件移送如东县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承办检察官查阅案卷发现,尽管双方在赔偿金额上存在分歧,但曹某乙在事后表现出明显的悔意,说明此案仍具备调解空间。
秉持“案结事了人和”的办案理念,该院刑事和解办案团队深入走访。经了解,早在六七年前,兄弟二人就因父母赡养问题存在嫌隙。父母相继过世后,母亲遗嘱中将父母共有的土地和房屋都留给了弟弟,哥哥认为父亲所有的部分中理应有自己的份额,而弟弟觉得母亲在世时多由自己赡养,自己理应多得,为此矛盾加剧。
为从根本上化解二人矛盾,检察机关针对性制定调解方案,主动对接当地村委会,邀请熟悉兄弟俩情况且有前期遗产纠纷调解基础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调解工作。
调解初期,双方情绪激动,互不相让。调解团队对二人进行“背对背”情感疏导和释法说理。对哥哥曹某甲,着重倾听他在遗产份额及赔偿金方面的诉求,肯定他争取自身合法权益的正当性,同时引导他理解弟弟在赡养母亲过程中的实际付出与辛劳。对弟弟曹某乙,检察官严肃指出故意伤害行为的违法性和严重后果,并引导他换位思考,理解哥哥对遗产份额的合理期待。
在双方情绪有所缓和后,调解团队组织二人“面对面”交流。调解员以兄弟情谊切入,语重心长地劝解:“老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父母已经走了,你们是彼此最亲的人。现在为了遗产伤了兄弟和气,一方遭受皮肉之苦,一方落得刑事处罚,可谓两败俱伤,值得吗?”检察官综合考虑曹某甲的诉求、实际损失及曹某乙的赔偿能力,引导双方靠拢赔偿数额。经过反复、耐心的沟通,二人对立情绪逐渐消解,最终约定父母遗留土地由二人平分,弟弟归还四分之一的父母旧房拆迁款给哥哥,这既是对哥哥份额的弥补,也是弟弟歉意的表达,兄弟俩多年心结就此解开。
化解矛盾不是终点,而是修复关系、促进和谐的起点。为了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修复一家 ”的社会效果,5月30日,如东县检察院就该案召开公开听证会,围绕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处理结果进行充分讨论后,听证员一致认可检察机关拟对曹某乙作相对不起诉决定。